夜深人静,林姝躺在床上,正想着今日的事。沈晏整理完书稿过来,见她还未睡,便问:”娘子在想什么?”
“在想教大妞认字的事。”林姝坐起身来,”相公不会反对吧?”
“怎会。”沈晏淡淡一笑,”我反倒要谢谢娘子。”
林姝有些意外:”谢我做什么?”
“女子若能读书写字,也是一件好事。其实我每次回来,都会抽空教孩子们读书。”沈晏叹了口气,”只是我回来的时间不多,每次教的东西,下次回来他们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教他们读书的事我来吧,刚好最近事少,你空闲时间教教他们认药材也行。”
“既然相公也想教导孩子,不如明日我去和娘说一声,让几个孩子一起来学。”林姝提议道。
沈晏点头:”明天我来给娘说,让大妞和二妞也跟着一起学。”
“好”
夜里林姝躺在床上仔细琢磨着教学的事。虽说主要是沈晏教导,但她也得帮着准备些什么。想到这里,她想起了现代的认字卡片,主要用于婴儿启蒙用的。
沈晏见她还不睡,出声问到:”在想什么?”
“想给孩子们准备识字卡片。我想着,既然要认药材,不如先从药材的名字学起。可以把药材的名字用卡片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对应药材,这样简直一举两得。”
“娘子有心了。这方法甚好?”沈晏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眼中露出笑意,
林姝点点头:”我知道,明天抽时间准备些。”
沈晏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睡吧,时间不早了。”
第二天一早,沈晏就和沈母说了这事。沈母自然欢喜,当即就把几个孩子和两个儿媳都叫了过来。
“以后你们就跟着三叔学读书。”沈母笑眯眯地说。
大妞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其他几个男孩却愁眉苦脸,仿佛要上刑场一般。林姝在一旁看着,忍俊不禁。
二娃愁眉苦脸:”娘,我不想读书……”
“你这孩子,”杨氏瞪了他一眼,”三叔教你是好事,你还不乐意?”
二娃也都耷拉着脑袋,一副要上刑场的模样。倒是三娃和二妞跟着大妞一起高兴,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林姝在一旁看着这场景,忍不住笑出声来。轻声道:”相公是不是太严厉了,你看二娃和大娃的样子,一副受折磨的样子。”
看着两小只的样子,沈晏也忍不住笑出了声。他也不拘泥,直接在的正房堂屋里开起了课。
林姝见他忙着准备教学,便回厨房开始炼制金疮药。这药方是她家传的,效果很好,只要熬制得当,定能在卖个好价钱。
林姝配药时极为认真。这金疮药虽说不是什么贵重药材,但配制起来也要用心。她一边熬制,一边回想着医书上的记载,生怕有一丝疏漏。
她先将樟脑、冰片、血竭等药材捣成末,然后过细筛。乳香和没药要烘烤去油,一个时辰之后,终于处理完。
“三婶,你在做什么?”二妞被药香吸引,不知何时跑来了。
“三婶在配药呢。怎么不去上课?”
三叔说休息一会儿。三婶,这些药粉是做什么用的啊?”
“这是金疮药,用来治伤的。”林姝解释道,”你看,这个是樟脑,那个是血竭……”
二妞乖一双大眼睛盯着林姝的动作。林姝见她这样,便详细解释起来:”你看,这个叫樟脑,闻起来特别清凉……”
不知不觉,竟把一应药性都讲了个遍。二妞虽然年纪小,倒也听得认真,时不时还问上几句。林姝见她这般用心,心想这孩子倒是有几分天分。
二妞走后,林姝又将猪油、松香、黄蜡三味熬化,合为一处。等药冷却后,再把药粉加进去,搅匀之后,将冷却的药膏装入早就准备好的瓷瓶中,密封好贮存。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是满意。
收拾完东西,林姝想着去看看沈晏上课。在院子里就听见沈晏温润的声音传来过来:
“《孝经》开篇便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林姝躲在门外偷看,几个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沈晏一边讲课,一边举例,说得头头是道。几个孩子虽然表情痛苦,却也不敢走神,一个个正襟危坐。
只见沈晏忽然话锋一转:”你们可知道为何要学这些?”
孩子们面面相觑,大妞小声道:”是为了……教导我们孝顺?”
“不仅仅是,”沈晏点头,”孝顺很重要,但是不能愚孝。虽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
听着沈晏娓娓道来,林姝也不禁入神。
“石头,你来说一说方才讲的内容。”
二娃一个激灵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开始复述。
大妞,你来说说,方才讲的’养’字是什么意思?”沈晏忽然问道。
大妞站起身来,声音清脆:”养,就是赡养父母。”
“不错。”沈晏点头,”那’修’字呢?”
大妞眨了眨眼睛:”修……修就是……”
看着沈晏严肃的样子,大妞急得直冒汗。
林姝见状,不由得摇头。他讲课确实有一套,既不会死板地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又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其中的道理。既不会太过枯燥,又能让人听得明白。只是这严肃的表情也太吓人了些,也难怪孩子们都怕他 。
正听得入神,忽听沈晏道:”娘子?”
林姝吓了一跳,赶紧应声:”是我。相公继续,我就是来看看。”
“三婶快进来!”几个小的顿时来了精神,仿佛看到了救星。
沈晏轻咳一声,孩子们立刻噤若寒蝉,规规矩矩地坐好。林姝忍着笑走进去,在一旁坐下。沈晏瞥了她一眼,继续讲课:”刚才说到’修’字……”
原来这’修’字,不光是修身养性的意思,还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林姝听着沈晏娓娓道来,不觉也入了神。怪不得大家都说读书人有学问,光是这一个字,就能讲出这么多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