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8章

李姓向来是一个庞大的姓氏。

小李村所处的位置虽说极为偏僻。

但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嘛。

小李村虽说称不上有多么富裕,但其名声却相当的响亮。

正因如此,前来投奔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对于那些两手空空就想来投奔的人,小李村实在是没有能力收留他们。

李三爷他们往往会这样说道:“村子里面的面积就这么大一点,也就是因为地势易守难攻,才能抵御住流民的进攻。

但是你瞧,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想种粮食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你们来了也是跟我们一起忍饥挨饿,还是去别的地方另寻出路吧?”

这样子劝了还没效果的话。

就换一个说法:“我们村子连续好几次打退了流民的队伍,也打退了那些流寇的队伍,还杀了他们的几个重要人物。

你说人家会放过我们吗?到时候人家派大部队过来报复,我们该怎么办?你们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还是赶紧找地方避一避吧!”

这样一说的是效果好多了。

很多人都没有进入小李村,听完之后转身就走了。

李三爷他们实在是没办法。

在这个时候若是胡乱发善心的话,那么小李村的所有人就全都得饿死。

或者是全部都沦为流民。

所以只能尽量想办法把其他人给忽悠走。

在这吃人的乱世之中,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先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小命。

其他的一切都得在保住性命之后再做打算。

不过,也有一些人不是认定了小李村。

并且在过来小李村投奔的时候,人家是带着粮食来的,或者是带着钱财过来的。

像这样的人,如果亲戚关系比较亲近,小李村的人通常会选择收留。

当然了,该收的也都要对他们说清楚。

因为流寇真的有可能会过来报复小李村。

把该说的都说清楚了,他们依然选择留下的话。

那就让他们留下也无妨。

虽然说是收留的人非常少,绝大部分的人听完小李村这边的说词。

都是转身又离去了

但是小李村的人口还是越来越多,这家收留了表哥一家,那家收留了姑姑一家。

反正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亲戚关系。

小李村的常住人口开始急剧暴涨。

而人多了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居住的地方不够了!

没地方住,那自然就得修建房子。

没钱的,只能自己想办法跟亲戚一起动手。

就地取材,从山里砍伐些树木,找些柴草回来搭建几个简陋的茅草屋。

手上有点钱的则是花钱请人帮忙。

这倒是让小李村的人都有了干活赚钱的机会。

李定邦他们也在旁边搭建了五六间茅草屋。

不然唐晓天他们没住处,一直挤在一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其它地方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小李村却在热火朝天地大搞建设,看起来呈现出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跟其他地方死气沉沉的状况,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这又让小李村更加的显眼了!

以后再有人敢来小里村找麻烦,那肯定是有备而来了。

所以小李村这边急需增强实力。

李定邦没怎么参与其它的事情。

他带着一帮人整天都在忙着练功。

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自身的实力。

实力越强,保命的机会才越大……

……

反正李定邦他家这边的人。

除了唐晓月和关杏花之外,其他的人个个都是高手。

在练功之余还时不时地进山打猎。

加上李定邦他们种植了很多南瓜,还有系统上次奖励的上千斤粮食。

短期内来说生活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等到了来年开春的时候,系统奖励的各种高产种子种下去。

未来又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

所以现在只要想办法继续提升实力就行了。

小李村这边出现了一种畸形的繁荣。

与此同时,外面的世道却变得愈发混乱。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天气开始渐渐的变凉之后。

大量的流民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到处去抢夺粮食,抢夺衣物,抢夺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东西。

不过小李村名声在外。

普通的流民队伍不敢来攻打小李村。

这倒是让小李村安宁了一段时间

到了天启七年的冬月(农历 11月)。

小李村又迎来了一批意料外来客。

有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带着一个七八岁白小男孩来到了李定邦他家。

中年汉子一副庄稼人的朴实打扮。

但是不像其他人那般诚惶诚恐,也没有一丝一毫求人的卑微姿态。

站在门口外面的院子里,显得相当的从容淡定。

他们到来的时候。

李定邦和唐晓天他们正在专心练功。

中年人和小男孩都在静静地看着他们练功。

中年人的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小男孩子则是满脸的好奇。

李定邦练功完毕之后。

转过头看向中年人:“你是南山上村的李叔?”

中年人名叫李兴文,跟李三爷还有李定邦的父亲是同一辈的人。

李兴文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都有七八年没见面了,没想到你还能记得我,定邦你这记性可真好啊。

不像我们家定国这小子,整个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皮猴子,叫他读书也读不进去,整天就想着舞刀弄棒的,一门心思想要练武……”

李定邦看向李兴文旁边的小男孩。

这个小家伙就是李定国了?

李定国是 1621年出生,现在是天启七年的年尾,马上就到 1628年了。

李定国这个时候应该有七左右,看起来虎头虎脑的,身体格外结实。

小家伙看起来平时的生活应该不是太差,至少能够吃得饱肚子,否则不会有这么结实的身体。

李兴文刚才提到说是让李定国读书,那就表明他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

在这年头,普通人家可没那个能力送孩子去读书……

李定邦:“小孩子嘛,活泼好动很正常的,李叔你们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有事你尽管说,能帮的我们一定会帮。”

李兴文:“我们村子那边局势不太安全了,所以我带着定国过来投奔你们。你们这边其他家都住满了人,李三哥就安排我们父子来你们这里暂住一段时间……”

他所说的李三哥就是李三爷。

李三爷在他家排行老三,但是他大哥二哥这些年先后离世了。

只有李三爷从小练过武功,并且走南闯北,有见识又有实力。

日子过得不错,寿命也比较长久。

如今都 50岁左右的人了,看起来还精神抖擞的……

李定邦:“没问题,我们刚好在前段时间搭建了好几间茅屋,多住几个人完全没问题。”

李定邦没想到李定国父子会来投奔小李村。

更没想到会直接被安排到他家里来暂住。

李定国那可是明末战神啊!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送上门,当然要跟李定国我搞好关系了。

这是送上门来的战将,怎么能错过机会呢?

李兴文:“那就多谢贤侄了,我们带了一些粮食过来,身上也还有一点银子。

接下来我们会尽快找个合适的地方,然后自己重新搭建屋子,不会打扰你们太久的。”

李定邦家里原来有三间茅草屋。

后面搭建的几间茅草屋跟原来的屋子,合起来围成了一圈。

形成了一个四合院的样子。

在这个四合院的旁边还有一片空地。

李定邦:“我们家旁边就还有一片空地,你们可以在这里搭建屋子也行,不过这里靠近村口,相对其他地方来说要危险一些,兴文叔你看合适不?”

李兴文:“这可真是太好了,我看你们都是很厉害的年轻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家定国这小子,能够时常跟在你们屁股后面学一点本事,那对他来说将会受益无穷……”

李定邦:“那行,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走走走、我带你们进屋先安顿下来再说……”

……

……

关于李定国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出生于陕西的延安地区,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出生于陕西榆林。

在本书里面,就当他是出生于陕西榆林了。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