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三爷的问题。
李定邦平静的说道:“没事的,这个事情我心里有数……”
李三爷摇头叹道:“唉!还是那么犟,那就随你吧!”
既然李三爷都不再劝了。
其他的村民也不会再开口相劝。
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定邦这家伙是个犟脾气。
李定邦背着人不紧不慢的进入村子,按照原主的记忆一步一步的走回家去。
帮忙拿着火药枪的村民,跟着李定邦把火药枪给送了回去。
而在村子入口处则是响起了议论声:“还是一个读书人呢,没想到是个色鬼。连饿晕了的流民都不放过,呵呵!”
“就是呀,家里都没粮食了,大家都快要饿死了,他还弄个女人回家,这不是饿死的更快了吗?”
“这个不好说,他应该还是个童男子,说不定是想着在饿死之前尝一尝女人是个什么滋味?”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就是不知道他家里的粮食还能撑几天?”
“什么还能撑几天?我估计他已经没有粮食了。现在他还能吃饭的话,肯定是吃种粮。”
“什么?把种粮吃了,那明年怎么办?”
“谁知道他要怎么办啊!反正他也不怎么会种地,饿肚子是早晚的事情。”
“我看他这一回啊!怕是要去地里收青粮来吃了!”
“唉,有青粮吃也算是不错了,幸好我们之前收了不少青年回来,否则这一回钱没了!说起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都怪这狗日的世道……”
“是啊,这世道也不知道怎么了?想要活下去,怎么越来越难了呢?”
李三爷:“在这里瞎说些什么?现在流民已经走了,闲着没事就回家躺尸去。”
其他人立刻不敢吭声了。
李三爷这个族长威望很高,家里的儿子个个都是猛人。
村民们还真不敢得罪他……
……
李定邦背着一个人。
按照原主的记忆向家里走去。
原来之前安置伤员的地方,在那三间茅草屋的后面,还有几间茅草屋。
那里就是李定邦在明末世界的家了。
李定邦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安置伤员的那个地方。
麻花辫姑娘看到他。
立刻着急的跑了过来:“定邦哥,这是谁受伤了,你没事吧?”
李定邦:“我没事,也没有人受伤,这是我从外面捡回来的人。”
“啊!定邦哥你捡个人回来干嘛?”麻花辫姑娘惊讶的问道。
李定邦:“捡个女人回来搭伙过日子。”
“啊?”麻花辫姑娘再次惊呼一声。
紧接着就呆住了。
李定邦已经从原主的记忆中得知,这位麻花辫姑娘名叫关杏花。
关杏花一直喜欢原主,但是她父母却不太乐意。
加上原主性格比较木讷,平时话很少,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其实并不多。
李定邦按照原主的性格来行事。
直接没有再搭理关杏花,背着人就向自家走去。
关杏花则是留在原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差点忍不住当场哭出声来。
现在的李定邦顾不上那么多。
他只想快一点获得系统奖励。
别看他现在有了一支火药枪,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自保。
这可是明末乱世啊!
先保住小命才是第一要务。
比如今天刚刚打退的流民,说不定明天又会有别的流民过来了。
小李村的人每次都能够这样幸运吗?
这还真不一定啊!
万一被大批流民攻破了村子。
那可就彻底的完了……
……
李定邦把那个女子背回家。
然后把人给放在炕上,发现女子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晕过去了?
他试探了一下她的鼻息,发现女人还有着微弱的呼吸。
李定邦赶紧动手做饭。
从系统空间里面取出玉米面,煮了几碗玉米粥。
煮熟之后放一丁点盐,油的话更是直接没有,这就算是饭了。
要是放在穿越之前的话,这玩意狗都不吃。
但是放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就是救命的好东西了。
李定邦煮好玉米粥之后,舀出小半碗来,给碗里加了一点凉水。
不然玉米粥的温度太烫了。
接着就用温热的玉米粥去喂那个女人。
大概喂了有20多口。
看着女人继续沉睡,喂下去的那点食物足以吊住她的命了。
李定邦转过身来舀了一大碗玉米粥,自己稀里哗啦的吃了起来。
连续吃了两大碗,这才觉得身上舒服多了,饥饿感也暂时消失了。
看看剩下的玉米粥还有一大碗。
李定邦往锅里加了一点水,然后把碗炖在锅里。
准备等到女人醒了之后再给她吃。
因为这个女人明显是饿狠了,这个时候不能给她吃太多东西,否则搞不好会死人的。
先喂了一点粮食下去,让她吊着命,然后让她缓一缓。
等到她的身体状态好一点,肠胃功能恢复了一些。
后面才能继续吃饭。
接着李定邦又给女人喂了一些热水。
忙完这一切才来处理头上的伤口。
不过李定邦发现伤口不是太严重。
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一些布条来,然后用水高温消毒之后。
又从家里找出一些止血用的草药。
自己把伤口给包扎起来。
忙完了这些闲下来之后,李定邦又把脑海中的记忆整理了一番。
得知原主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父母祭天,法力无边了吗?
按照后世的网文套路,主角不是父母双亡,那就是父母双王。
不过这只是普通的历史世界。
就别奢望父母双王了……
李定邦按照原主的记忆。
重新熟悉了一下这个家里面的情况。
发现家里面已经只剩下几斤粮食了,再有就是20多斤粮种。
油和盐那是一点都没有。
钱财的话只有几个铜板,这真是穷的不能再穷了。
要是再更穷一点的话,那就只能去当流民了。
大概搞清楚了原主家里的情况。
李定邦看了看放在一个箱子里面的书籍。
原主的父亲是村里面的私塾先生,是个考了多年都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
所以家里留了一些书籍。
李定邦把书籍一本一本翻出来看。
在这个翻看的过程之中,不断融合原主的记忆,对于这个时代的繁体字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要是没有原主的记忆的话。
后世的大学生穿越过来,十有八九也对这个时代的字大部分都不认识。
古代的繁体字,跟后世的简体字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李定邦发现除了知乎者也的四书五经之外,竟然还有两三本医学书籍,以及一本破旧的黄历。
关于四书五经的书籍他看都没看。
三本医学书籍倒是有点用处。
毕竟这个年头看病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自己学一下基本的医学知识,有点发烧,感冒之类的小毛病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弄点草药来治疗一下。
至于家里面为什么会有医学书籍?
在古代讲的读书人,讲究的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比如立志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大诗人陆游。
在晚年回到家乡之后。
就经常上山去采药,经常为乡亲们看病治病。
原主的父亲也差不多,考功名的话没那个实力。
医术的话倒是多少学了一点。
李定邦抛开各种烦躁的思绪,拿着医学书籍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个年头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段落往往也比较长。
加上又是手抄本的繁体字。
李定邦看着看着就看得昏昏欲睡。
就在李定邦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间听到了炕上传来的动静。
李定邦转头看过去。
发现躺在炕上的女子已经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