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3章

三人又回到了正堂。

朱元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他抬眼看向崔时安,装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对了,我听说最近关中那边闹瘟疫,还下了大雪,死了不少人啊。”

他故意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有人说,这是因为当今圣上做了缺德事,老天爷发怒了,要惩罚他呢!还有人逼着皇上下罪己诏,你怎么看?”

崔时安一听这话,眉头一皱,心想这便宜老爹又开始作妖了。

他撇了撇嘴,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我劝你啊,还是少管闲事,别瞎掺和朝廷的事儿!不然,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元璋一听,嘿,这小子还挺横!

他哈哈一笑,打了个哈哈:

“哎呀,我们这不是一家人嘛,随便聊聊,活跃活跃气氛,我还能害了你不成?”

崔时安一看老朱这笑眯眯的模样,就知道他这是在套近乎,想缓和父子关系呢。

他也没多想,点点头,顺着话茬就往下说:

“其实吧,这事儿自古以来就没断过。哪个朝代还没个天灾人祸的?可老百姓们啊,就爱瞎琢磨。”

“如今这朝廷的事儿,我也听说了点儿,八成是有人想借着这事儿,拿话头来挤兑皇上呢!”

朱元璋一听,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连连点头。

“眼下朝廷该干的,皇上该干的,可不是下什么认错的诏书,而是赶紧想辙把这瘟疫给治了,让那些个心里长草的家伙都闭嘴!这比什么都强!”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又追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李善长眼皮子直跳,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简直比吞了只蛤蟆还难受。

他实在想不通,自家这位皇上,九五之尊的人物,怎么就偏偏要问一个乡野村夫的意见呢?这……这简直是……

这让他这个堂堂大明的内相,脸往哪儿搁?简直是颜面扫地,比被人当街扒了裤子还丢人!

崔时安可不管这些,他撇了撇嘴,一副“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模样,慢悠悠地开了口:

“第一条嘛,得让那些个当官的,都给我出去溜达溜达,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那些人,更得亲自出马!去哪儿?就去那应天府街道!”

“让他们代表皇上,去跟老百姓们唠唠嗑,说说好话,安抚安抚人心,别让他们整天瞎琢磨,瞎害怕!”

“第二条,这水啊,可是个要命的东西!瘟疫闹得这么凶,水源必须得管严实喽!告诉那些个老百姓,喝水必须煮开了再喝,咕嘟咕嘟冒泡的那种,不煮开的水,谁喝谁倒霉!”

“第三条,得派兵!让那些个府兵,都给我到瘟疫区去站岗放哨!防谁?就防那些个趁火打劫、偷鸡摸狗的家伙!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谁敢捣乱,就给我狠狠地收拾!”

“第四条,这人啊,得隔离开!把那些个得了瘟疫的,都给我集中到一块儿,别让他们到处乱跑!然后呢,在他们住的地方,周围都给我撒上生石灰,白花花的一片,看着就干净!”

“还有啊,吃饭前,那些个碗啊、筷子啊,都得给我用陈醋洗!酸溜溜的陈醋,洗完再放到太阳底下晒,晒得热乎乎的,这才能用!”

“第五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得划出专门拉屎撒尿的地方!对,就是专门上茅房的地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单独划出来,不能跟住的地方混一块儿!”

一番话说完,屋子里静悄悄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朱元璋和李善长,俩人跟被雷劈了似的,呆呆地坐在那儿,脑子里嗡嗡直响,一时间都回不过神来。

片刻后,朱元璋回过神来,开口问道:“你说的第一条,让官员们去安抚百姓,这我倒是明白。可这第二条,喝水为何要煮沸了喝?这跟瘟疫有啥关系?”

崔时安耐着性子解释道:“爹,你想啊,这水煮开了,咕嘟咕嘟冒泡,那温度多高啊!这高温,就能杀死水里的毒虫,防止瘟疫再次爆发。您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每次瘟疫爆发之后,死的人越来越多,没完没了?”

“这是为什么?”崔时安自问自答,“还不是因为那些死了的人,尸体没有好好处理!尸体腐烂,毒素都渗到河里去了,老百姓喝了河里的水,能不接着得病吗?”

“这瘟疫啊,就像野草一样,你不斩草除根,它就顺着水源,到处蔓延,害死的人越来越多,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实际上,这第四条,把病人隔离,用生石灰消毒,第五条,专门划地方上茅房,也都是为了防止瘟疫二次爆发,跟这煮水是一个道理!”

崔时安一口气说完,屋子里静悄悄的,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砰!

一声脆响,打破了寂静。

原来是李善长手里的茶杯掉在了地上,摔了个粉碎。

李善长艰难地咽了口唾沫,眼神复杂地看着崔时安,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作为大明的内相,李善长可是个读书人,史书读得比谁都多。历史上那些关于瘟疫的记载,他不知道翻了多少遍。

他一直想不明白,为啥两个不挨着的地方,一个地方闹了瘟疫,第二天就能传到另一个地方去,速度快得吓人。

水道污染!尸体病毒!空气传播!

崔时安把这三个词儿一说,李善长顿时就明白了,就像被人一棒子敲醒了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被震惊得连茶杯都拿不稳,直接掉在了地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这一刻,李善长心里头竟然有点儿惭愧,他觉得自己这个饱读诗书的内相,可能还真比不上眼前这个乡野村夫!

朱元璋瞥了一眼李善长,神色淡淡地缓缓开口道:“不像话,你先出去吧。”

语气不轻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善长是什么人?那是人精中的人精!

他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这是要他回宫,赶紧找人试验那神奇的“水疱疫苗”。

皇上这是要支开自己,和崔时安单独谈话啊!

李善长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连忙对着崔时安一抱拳,客客气气地说道:“在下,李辛。”

这名字,一听就是假的,可谁在乎呢?

说完,李善长麻溜地退出了厅堂,那速度,比兔子还快。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朱元璋和崔时安两人。

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朱元璋这次主动开了口,打破了沉默:“府邸上那‘玉蝶翩跹下天宫’,是你题的字?”

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探究。

崔时安点了点头,眼睛里没有一丝波澜,仿佛那惊艳的字,不过是随手涂鸦。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就像是老鹰发现了猎物一般。

“字,不错。”

他顿了顿,又问道:“玉蝶翩跹下天宫,唔……这是什么意思?”

语气里,充满了好奇。

崔时安自然知道,李发印这句诗,现在还没人能解开其中的奥秘,他淡淡地说道:“玉蝶翩跹下天宫,峰峦阡陌裹鹅绒。”

就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仔细咀嚼着这两句诗,连连点头:“好诗!好诗!”

“不过……为什么叫‘玉蝶翩跹下天宫’?这也没下雪啊?”

他还是有些不解。

崔时安似乎没了耐心,不想跟这个便宜老爹多费口舌,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随便写的。”

那语气,简直是敷衍到了极点。

朱元璋摸了摸鼻子,感觉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劲使不出。

他讪讪地笑了笑,掩饰着自己的尴尬,心想:这小子,还真是……有个性!

眼瞧着崔时安的身影消失在转角,朱元璋这才收回了目光,双手负在身后,慢悠悠地在这宅院里闲逛起来。

这院子,可真不小!

假山层叠,流水潺潺,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四面八方,气派得很!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后院。

后院这里,有一扇后门,门楣上同样是几个烫金大字——“峰峦阡陌裹鹅绒”。

“嘿,这小子,有点意思。”朱元璋轻笑一声,伸手推开了后门。

门一开,嚯!

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全是鹅绒!

朱元璋当然认得这东西,可平时见到的鹅绒,都是长在鹅身上的,谁会把这玩意儿单独弄出来,还铺得满院子都是?

这是干啥用的?

不过,你还别说,这白花花的鹅绒,配上周围的山景,还真有点那诗里说的味道。

“峰峦阡陌裹鹅绒……嗯,有点那意思了!”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呼——

一阵寒风吹来,冷飕飕的。

朱元璋一个激灵,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这鬼天气,真要命!

街上到处都能瞧见冻死的百姓,惨得很。

就连他自己,穿着厚厚的裘皮大衣,都感觉这寒风跟刀子似的,一个劲儿地往骨头缝里钻,冻得他直发抖。

他赶紧把门关上,生怕再吹一会儿,自己也得冻出个好歹来。

就在这时,一个府上的下人急匆匆地跑了过去。

朱元璋眼尖,一把抓住了那下人,心里头冒出一个疑问:“你不冷?”

那下人也是机灵,一眼就瞧出了这位气度不凡的老爷,怕不是就是那位多年未归家的老太爷?

他连忙躬身行礼,那腰弯得,跟虾米似的,恭恭敬敬地回道:“老爷您有所不知,您方才瞧见的,正是少爷收集的鹅绒。”

“这些鹅绒,都被府里的绣娘们,一针一线地做成了鹅绒衣。您瞧,小的身上穿的便是。”

“这鹅绒衣,别看它轻飘飘的,可暖和着呢!顶风冒雪都不打紧,自然不觉得冷了。”

“鹅绒?哦,就是外面晾晒的那些?”朱元璋指了指后院方向,将信将疑。

那白花花的一片,真有这般神奇?

“你且将衣服脱下来,朕……我试试。”

朱元璋有点迫不及待了,他倒要看看,这鹅绒衣是不是真有那么神!

下人哪敢怠慢?忙不迭地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

他麻溜地脱下了身上的鹅绒衣,双手捧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接过鹅绒衣,往身上一套。

刚一上身,唰的一下!

一股暖流,就像温泉水一样,瞬间涌遍了全身。

只一瞬间,朱元璋突然僵住了,仿佛被雷劈中了一般。

他感觉,有一团火在体内燃烧,全身的温度都在蹭蹭蹭地往上升,血液也跟着翻滚起来,如同煮沸的开水。

暖和!

太暖和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三九寒天,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里,舒坦得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

他身子绷得笔直,全身都在微微颤栗,那是激动的。

他激动得双目赤红,像是要喷出火来,一把抓住那下人的衣领,跟拎小鸡似的。

“有如此御寒的宝贝,为何不早些禀告朝廷?!”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那下人哪见过这阵仗?吓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差点儿没当场尿了裤子。他声音都带着哭腔了:“老爷……”

朱元璋可没心思管他怕不怕,依旧死死地抓着他的衣领,那力道,像是要把人给掐死!他继续厉声喝道:“你可知道,如今这应天府的街道上,冻死了多少无家可归的百姓?!”

那下人感觉脖子都要被勒断气了,他只觉得自家老爷怕是得了失心疯。这天灾人祸的,冻死个人,跟自己一个下人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眼珠子都红了,声音也变得嘶哑起来,“你可知道,这鹅绒衣若是能推广开来,我大明百姓,能少死多少人?!”

这下人被逼问得实在没法子了,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带着哭腔道:“老爷,这……这天大的事,不关小人的事啊!您……您饶了小的吧!”

朱元璋这才猛然惊醒,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堂堂一个皇帝,居然跟一个下人较起劲来了!

他连忙松开那下人,像触电一样,还往后退了两步。

他长舒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声音也缓和了下来:“是我……是我失态了。不怪你,不怪你。”

说完,他将鹅绒衣脱下,小心翼翼地还给了那下人。

然后头也不回地加快了脚步,朝着崔时安的住处疾步走去,那背影,急匆匆的,像是着了火一样。

这一路上,朱元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全身仍旧激动得微微颤栗。

这个冬日,大明实在是太难了!

先是水疱之灾,闹得人心惶惶,死了不少人。

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这老天爷又变了脸,下起了鹅毛大雪,这雪一下就是十几天,没完没了!

水疱之灾加上这漫天的雪灾,就像是两座大山,死死地压在头上,几乎要把大明压垮。

也让他这个皇帝感到束手无策,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可现在,崔时安竟然收集了那么多的鹅绒!

满满当当,像小山一样堆了一个院子!

还做成了轻飘飘、暖烘烘的鹅绒衣!

这……这简直是老天爷开眼,雪中送炭啊!

朱元璋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有个惊雷炸开了。

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到,这鹅绒能做衣服呢?

真是笨到家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那叫一个懊恼。

想起方才后门外那一幕,白茫茫的一片,像雪海一样……

朱元璋的心口又是一阵发颤,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好!

真是太好了!

这鹅绒,简直比金子还金贵!

什么“玉蝶翩跹下天宫”?

这分明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显灵了!

好小子,真是好小子!

朱元璋心里头那个美啊,对崔时安的赞赏,简直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崔时安瞧见朱元璋脸色变来变去,一会儿激动得像要跳起来,一会儿懊恼得直拍大腿。

他不禁有些纳闷,这老头子,莫不是得了什么失心疯?

“您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舒服?”崔时安忍不住开口问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情,像是在压抑着什么。

他缓缓开口,声音还有些颤抖,像是强忍着激动:“后院……后院外面那些鹅绒,都是你收集的?”

崔时安点了点头,应道:“是啊,这几年攒下来的。”

这些年,他靠着签到系统,那可是学了不少真本事。

这鹅绒怎么处理,怎么做成衣裳,都是系统手把手教的,门儿清!

朱元璋听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他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我……哎呀!”

说着,朱元璋竟一把抓住崔时安的手,拉着他就往外走。

崔时安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

“哎,您这是要拉我去哪儿啊?”

朱元璋头也不回,理所当然地说道:“这鹅绒衣,能救多少人啊!你是应天府百姓的大恩人!他们都该感谢你,给你立碑!”

崔时安被他说得哭笑不得,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