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9章

“所以啊,他绝对不可能投降!”

可他身边的人就不一样了。

崔时安放下茶杯,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那些个亲属、部下,原本都是大明的百姓,心里头啊,其实还是向着大明的。”

“他们一方面害怕咱们大明的大军打过去,另一方面,又被蒙古人欺负得够呛,心里憋屈着呢!”

崔时安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

“要是他们能归顺大明,陛下再给他们点甜头,保证他们感恩戴德,谁还愿意跟着陈友定一条道走到黑?”

“人嘛,都是怕死的。谁愿意白白送死呢?”

“大家就等着瞧好吧,到时候,不用费一兵一卒,陈友定身边的人,就会把他给绑了,送到陛下面前来!”

崔时安说到这里,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

“嘶!”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老大。

“不会吧?亲信也能下得去手?”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说完,朱元璋就愣住了,这话谁说都行,就他朱元璋没资格说。

想当初,他自己为了活命,为了争夺天下,什么事没干过?

在权力和生死面前,情义,那玩意儿,值几个钱?

每一个成就大业的人,不都得心狠手辣,舍弃一些东西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开始相信崔时安说的话了。

崔时安看着朱元璋的表情,知道他已经信了七八分,不由得笑了。

“在生死和利益面前,情义算个屁!”

他摇了摇头,仿佛在感叹人性的脆弱。

“您要是不信,就再等几天,看看我说的准不准。”

崔时安胸有成竹地说道。

“当然了,陛下要是想在这场仗里头,捞到更多的好处,也不是没有办法。”

他神秘一笑,似乎话里有话。

“啊?”

朱元璋和李善长面面相觑,什么?还能有更大的好处?

这俩人平日里一个比一个精明,可这会儿,脑子却像生了锈的齿轮,卡住了,转不动了。

朱元璋挠挠头,一脸困惑,自言自语道:“这……这仗都打完了,还能捞着什么好处?”

崔时安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表情。

“唉,我说您老还是踏踏实实做你的生意去吧,这些个弯弯绕绕,你玩不转!”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急了,脖子都红了。

他这辈子最讨厌别人说他不行,更何况,这还是国家大事!

“你这小兔崽子,又卖关子!快说,到底怎么回事?急死我了!”

崔时安见状,哈哈一笑,知道朱元璋是真上心了。

“行行行,我说,我说还不行嘛!反正这些事,等陛下把陈友定那老小子给收拾了,迟早也得琢磨。”

朱元璋寻思着,自己顶多也就是安抚安抚那些投降的兵将,再收买收买人心,还能有什么更大的油水?

不对,不对!

这崔时安鬼点子最多,他说的,肯定没那么简单!

果然,崔时安眼睛一眯,闪过一道精光,慢悠悠地说道:“当官的啊,先得琢磨人,再琢磨自己,最后才琢磨国家。”

“现在,蒙古那边已经冷得不行了,过不了多久,大雪一下,路就全堵死了,蒙古人想出来进去,可就难喽!”

场景一转,仿佛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蒙古草原就在眼前。

“要是陈友定这时候完蛋了,陛下您肯定得抓住这个机会,先瞒着消息,不让蒙古人知道。”

“然后呢,派几个陈友定以前的部下,偷偷摸摸地跑到蒙古去,不管是耍阴招,还是玩计谋,总之,就利用这个消息,狠狠地坑蒙古人一把!”

“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嘿嘿,大明就有机会把北元势力给打趴下,甚至让他们再也翻不了身!”

“砰!”

朱元璋手一抖,那精致的青花瓷茶杯,就这么直挺挺地摔在了地上,碎成了七八瓣儿。

茶水四溅,浸湿了朱元璋的衣角,可他却浑然不觉。

李善长眼皮子一跳,心说这杯子可是上好的官窑货,就这么碎了,怪可惜的。

他赶紧弯下腰,佯装去拿扫帚,实则悄咪咪地收拾着地上的残渣。

借着这个机会,李善长偷偷瞄了一眼朱元璋。

乖乖,这位爷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

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又青,跟开了染坊似的。

眼睛瞪得溜圆,嘴巴也微微张着,显然是被崔时安的话给震住了。

“咳咳。”

李善长轻咳两声,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朱元璋回神。

他这是在提醒朱元璋,您老人家可是皇帝,得注意形象啊!

朱元璋猛地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冲崔时安笑了笑,那笑容,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你小子……”朱元璋指着崔时安,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几分惊讶,还有几分……无奈?

“行啊,真没看出来,你这肚子里,还真有点货!”

崔时安撇撇嘴,一脸的不以为然。

“那是!”他下巴一扬,带着几分小得意。

“你要是再晚点回来,说不定,我就得管别人叫爹了!”

这话一出,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崔时安这是在埋怨朱元璋呢!

埋怨他这么多年不着家,连自己老娘的葬礼都没赶上。

朱元璋一下子噎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善长也愣住了,这……这话说得也太直白了吧?

不过,转念一想,崔时安这小子,能说出这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也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呵呵,哪能呢!”

朱元璋干笑两声,试图打破这尴尬的气氛。

“那个……对了,你带我去祭拜一下你娘吧。”

他话锋一转,提议道。

“她老人家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还把你培养得这么出色,不容易啊!”

李善长心里“咯噔”一下,这……这不合规矩啊!

皇帝去祭拜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坟?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被人说闲话?

可他转念又一想,就凭崔时安刚才那番话,这番见识,这番谋略……

别说祭拜他娘了,就是给他娘立个贞节牌坊,那也是应该的!

这可是能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啊!

“好了,该说的,我都跟你说明白了,该听的你也听进去了。往后安分守己过日子,别总想着跟朝廷那些人搅和到一块儿。”

崔时安顿了顿,目光如炬,盯着朱元璋。

“怎么的,现在还惦记着你那诸葛连弩呢?”

“还有,什么时候去给老娘上柱香,烧点纸?”

崔时安一连串问了几个问题,再看这便宜老爹,一副魂儿都被勾走了的模样,显然是被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给吓破了胆。

瞧他那没出息的怂样!

崔时安无奈地摇了摇头,背着手,慢悠悠地离开了。

只留下朱元璋和李善长,呆若木鸡,愣在原地。

一阵长久的沉默,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朱元璋的脸色,缓缓地,由苍白转为凝重,与方才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像是换了一张脸。

他神色肃穆,一字一顿,缓缓开口问李善长:“他刚才说,陈友定那厮,能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收拾了,这话,有几分能信?”

李善长也犯了难,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毕竟,他们之前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先前,他和徐达俩人,关起门来合计作战计划的时候,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如何攻城拔寨、怎样排兵布阵这些事上。

谁也没想着,换个角度,去琢磨琢磨福建内部那点破事。

又是一阵沉默,像块巨石压在两人心头,沉甸甸的。

李善长终于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或许……真有这个可能。”

朱元璋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是喉结滚动,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不管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现在更关心的是第二件事。”

他顿了顿,眼神像鹰一样锐利起来。

“百室,你现在就去应天府找徐达!”

“把这个可能性,原原本本地告诉徐达。”

“让他务必小心,多个心眼!要是……要是福建那边真有内鬼要投降,那这就是我们的王牌,一定要用好这张牌!”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还有,你去告诉汤和,别让他闲着了!”

“告诉他,老子不想再等了!”

“从咱们立国那天起,就一直被蒙古人压着打,这口气,老子憋屈够了!”

“是时候让那帮孙子,尝尝我们的厉害了!”

朱元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让汤和赶紧招兵买马,多招点人!”

“只要福建那边一有动静,立马让徐达派人,把我们的探子,像钉子一样,狠狠地扎进蒙古人的地盘!”

“让汤和的兵,都给我睁大了眼睛,随时准备给蒙古人来个狠的!”

李善长也激动起来,脸色涨得通红,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臣,这就去办!”

有些事情,就像窗户纸,一旦捅破了,就豁然开朗了。

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像用间、用计、策反这些阴谋诡计。

这些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老臣们,自然是驾轻就熟,手到擒来。

这些弯弯绕绕,根本不用朱元璋多费口舌,徐达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李善长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伸手摸了摸茶盏,感觉嗓子眼干得冒烟。

他端起茶杯,咕咚咕咚,一口气把茶水喝了个底朝天。

他的脸上,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表情,还带着一丝疯狂的期待。

听完李善长传达的信息,徐达便马上出兵了!

大军如奔腾的江河,浩浩荡荡地向福建挺进,铁甲摩擦声,战马嘶鸣声,汇聚成一股肃杀的洪流。

七日之后,当徐达抵达福建,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和麾下大军都愣在了原地。

福建城门大开,城门上高挂的不是象征抵抗的旗帜,而是刺眼的白旗,在风中无力地飘荡着。

而比白旗更刺眼的,是悬挂在旗杆上的那颗头颅,血淋淋的,狰狞可怖,正是陈友定的首级!

陈友定的亲信们,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颜面和尊严,一个个如丧家之犬般,大开城门,带着福建城所有百姓,黑压压地匍匐在地,迎接大明王师的到来。

徐达望着眼前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彻底惊呆了,他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陛下……真乃神机妙算!”他喃喃自语,声音颤抖,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畏,“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他简直不敢想象,朱元璋是如何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陈友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来不及过多震撼,徐达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中气十足地对左右大喝:“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快报回南京!”

“告知汤和整军准备,就说我已攻下福建,会暂时封锁这边的所有消息。”徐达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已然心中有数,这可是一盘大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这七日内,朱元璋可没闲着,他在应天府和南京城郊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虽然疲惫不堪,却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

刘基时常入宫,却找不到朱元璋的身影,心中颇有怨言,眉头紧锁,看来他的容忍度已快到极限。

不过,沉浸在喜悦中的朱元璋,此刻根本不在意刘基的想法,依旧我行我素,在他看来,只要能打胜仗,一切都是值得的。

君臣之间,迟早会因为朱元璋的行事风格,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天一大早,朱元璋这个“喜当爹”的皇帝,还在崔府迷迷糊糊地睡着,鼾声如雷,睡得正香。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如同催命符一般,粗暴地打断了朱元璋的美梦,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

他猛地揉了揉眼睛,“百室啊,这才三更半夜的,朕今天又不用上朝,你这么急吼吼地跑来干什么?”

李善长望着睡眼惺忪的朱元璋,手里紧紧攥着军报,激动得微微颤抖:“陛下,福建……福建来消息了!”

唰!

朱元璋瞬间清醒了过来,声音都有些变了调:“什么消息?快说!”

李善长眼神那叫一个复杂,握着军报的手都在抖:“一…一…一字不差!崔时安那小子…简直…简直就是个活神仙!所有的事情,都跟他预料的一模一样!”

“徐达…徐达到了福建都傻眼了,那场面…跟崔时安说的一点不差,陈友定的亲信真的把陈友定给宰了,还大开城门,城里的老百姓都跪在地上,迎接咱们大明的军队进城!”

“您瞧…这是徐达发来的详细军报,里面…里面都把您夸上天了,说您是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朱元璋一开始还有点懵,渐渐地,整个人都震惊了,最后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一把抢过徐达的军报,匆匆扫了一眼。

至于军报后面那些把朱元璋夸得跟神仙一样的马屁话,他直接选择无视。

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另一种可能性。

李善长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攥紧了拳头。

他们想到了当年的屈辱!

洪武元年,蒙古大军兵临城下,大明朝刚建立。

根基不稳,不得不低头,那滋味,真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要是……要是早点发现崔时安这块宝……

算了,不想了!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像是要把胸中憋闷了多年的浊气都吐出来。

“奇耻大辱,我们这次,一定要让蒙古人血债血偿!”朱元璋这话,神情激动地喊道。

“让汤和赶紧招兵买马,跟徐达好好配合!”

朱元璋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趁着大雪还没封路,让汤和按咱们之前定好的计策,立马出发!”

“告诉他,我要亲眼看到蒙古首领的脑袋!”

这个复仇的计划,朱元璋等了太久,足足四年!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底,大明朝的君臣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这一天!

这四年,他们反复推演,反复琢磨,就为了这一战!

当年受的窝囊气,现在,是时候连本带利地讨回来了!

这次打陈友定,本来没想那么多,谁知道会引出这么多事。

多亏了崔时安提前给自己提了个醒,要不然,哪能这么快就抓住机会?

朱元璋现在是越想越激动,李善长也是兴奋得不行。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平复下来。

他望着远方,目光深邃,一字一顿地说道:“这小子,真是咱大明的宝贝疙瘩啊!”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

朱元璋早早地起了床,心里头还惦记着昨天的事。

他拉着崔时安,直奔崔母的坟前。

父子二人,恭恭敬敬地上了香,磕了头。

李善长在一旁看着,他甚至开始佩服起朱元璋的胸襟来。

“这皇上,真是能屈能伸啊!”李善长暗自感叹。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