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阴城外,有一座山峰,山顶之上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极目远眺,四周是广袤无垠的平原,视野极为开阔。
平原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坟墓,在空旷的原野中显得格外醒目。
此时,韩信正静静地跪在墓前,神色凝重,眼中满是眷恋之色。
他微微仰头,对着墓碑轻声诉说:“母亲,孩儿如今有了出息。孩儿有幸跟随了丞相的公子,即将离开淮阴。您放心,等下次孩儿回来,必定是荣归故里之时。”
说罢,韩信郑重地对着墓碑磕了三个响头,额头触地,久久未起。
不远处,李兵正悄悄凑到李由的身边,小声说道:“公子,您瞧韩信母亲的这座陵墓,风水极佳,想必是找过高人看过的。”
李由闻言,好奇地看了李兵一眼,问道:“怎么?你还懂风水之事?”
李兵笑着回应:“少爷,我家世代都是风水师,我自幼跟着爷爷学了些皮毛。”
李由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那正好,等咱们回了咸阳,你可得帮我寻一处风水宝地。”
李兵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少爷,这事包在我身上。”
待韩信祭拜结束,他来到李由身边,恭敬地说道:“少爷,咱们可以走了。”
李由笑着拍了拍韩信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你很快就能荣耀归来。” 只是此时的李由,若能预知往后发生的事,断然不会说出这番话。
多年之后,李由每每回想起这一幕,都懊悔不已,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巴掌。
随后,李由便带着韩信、李兵以及自己的侍卫队,离开了淮阴,继续踏上他们的游玩之路。
离开淮阴后的几日,一行人来到了一处山间。
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李由坐在马车上,忍不住抱怨道:“这天热得实在难受,咱们去前面的人家讨碗水喝吧。”
众人依言前行,来到了一处山间的篱笆院子前。
只见院子里的石凳上,坐着两位老人,石桌上摆放着一个棋盘。
其中一位老人正愁眉不展地盯着棋局,显然是陷入了困境。
李由心中好奇,不由自主地凑了上去。
他看向棋盘,只见白子已被黑子重重围困,看似陷入了必死之局。
然而,李由看着看着,手就像不受控制一般,下意识地拿起桌上的一枚白子,在两位老人惊愕的目光中,将其下在了那看似必死的位置上。
这一步落下,李由竟主动将自己的一整片棋子送给了对方。
可谁也没想到,正是这看似匪夷所思的一步,瞬间盘活了整个棋局。
“好棋,好棋啊!” 手持白子的老人见状,不禁大笑起来,连连夸赞。
听到老人的笑声,李由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连忙道歉:“老先生,实在对不住。我深知观棋不语的道理,可不知怎的,鬼使神差就上手了。”
老人却毫不在意,大笑道:“哈哈哈,无妨无妨。若不是小友你这一步棋,老夫还不知要在这棋局上纠结多少年呢。”
手持黑棋的老人也好奇地问道:“小友,你为何会想到将棋子落在那必死之地呢?”
李由不假思索地回答:“置之死地而后生!”
两位老人听后,相视大笑。
“小友,今日与你有缘,我这里有样东西,便送你了。” 说着,手持白棋的老人突然将手指向李由,一道黄色的光芒瞬间射入李由的脑袋之中。李兵和韩信见状,大惊失色,立刻拔剑相向。
可就在这时,两位老人在大笑声中,身形渐渐消散,消失在了众人眼前。
“少爷,你没事吧?” 李兵急忙跑到李由身边,焦急地问道。
李由摆了摆手,说道:“没事。让兄弟们在这儿休息会儿,我脑子里突然多了许多东西,得消化一下。”
说完,李由便坐在院子里,闭上双眼,开始消化脑海中莫名出现的东西。
只见李由的脑海中,缓缓浮现出几个大字 ——【鬼谷子十四篇】。
紧接着,各种精妙的兵法知识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记忆之中。
待李由将这些知识全部消化完毕,缓缓睁开双眼时,只见自己的护卫们已在院子里架起了火堆,上面正烤着一只野猪,香气四溢。
“少爷,你醒了?正好,野猪也快烤好了。” 看到李由醒来,李兵这才放下心来。
这时,韩信开口问道:“少爷,那两位老者莫不是仙人?”
李由点了点头,肯定地说:“应该是,其中一位想必就是鬼谷子。”
韩信疑惑地问:“少爷,您如何得知?”
李由翻了个白眼,说道:“那位老人传给我一部《鬼谷子》,你说我能不知道吗?”
韩信一听,瞪大了双眼,嘴巴张得老大,满脸震惊地看着李由,激动地说:“少爷,那可是鬼谷子啊!他乃兵家的祖宗,竟然将自己穷极一生所创的《鬼谷子》传给了您!”
李由笑了笑,说道:“呵呵,所以回去之后,我打算打造一支军队,人数不用太多,3000 人足矣。”
韩信一听,双眼放光,急切地问道:“少爷,您准备打造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是像大秦锐士那样的精锐之师吗?”
李由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后世那支威名赫赫的白袍军,口中不自觉地念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韩信喃喃重复着李由说的这句诗。
“少爷,若您真能训练出诗中所描述的军队,韩信有信心,仅凭这 3000 人,便能打败数倍于己的敌人!”
李由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韩信,别急。以后咱们会训练出各种精锐部队,大秦的百姓还等着咱们去守护呢!”
由于意外获得了鬼谷子的传承,李由决定提前结束此次游玩之旅。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由便带着众人朝着咸阳城返程。
第三天,这一次,他们没有走原路,而是选择了一条从未走过的路。
当他们回到咸阳城时,李由的队伍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只有几辆马车,如今已扩充成了一支庞大的车队,只有韩信和李兵骑着马,其他侍卫都在忙着赶车。
他们进入咸阳城时,还闹出了一点小插曲。
李兵和韩信骑马走在队伍前头,刚要进城,就被守城的士兵拦住了。士兵将手中的长戟一横,说道:“商队入城,去那边缴纳税钱。”
李兵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瞎了眼了!这是丞相之子李由公子的车队,哪是什么商队?”
守城的将士们定睛一看,见从马车里出来的正是李由,吓得纷纷跪地。李由神色平静,随意地挥了挥手,说道:“起来吧,你们也是尽职尽责。”
说完,李由等人便继续朝着通侯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