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0章

第9章

从何佩玲那回来后,江宇宸便买了本自考的高数教材,细细翻了一遍,大部分内容都学过,只是由于放的时间太长了,很多题都不会做了,而对于高等数学而言,做题又至关重要。

高等数学考试一般不会直接考你什么公式、定律,主要是通过各种题型了解你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会做题,怎么才算是会做题呢?那就是思路清晰,看到题的第一眼就知道该从哪下手,因为考场上没有时间让你慢慢思考。

要想会做题,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做题,通过做题,摸索规律,拓展思路,积累经验。

于是,江宇宸又买了几本习题集,试着做了做,大部分习题想一想还是能够做出来的,但也有少数习题即使绞尽脑汁也没有思路,幸好同事小郑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可以请教。

小郑看了看他给的题,好奇地问:“咋想起来做数学题了?得是闲的难受了?”

他笑了笑说:“下了班没事,给邻居帮个忙。”

小郑问:“啥忙?还要做数学题。”

“邻居家的小孩要参加自学考试,让我给辅导一下高数。” 为了不引起误会,他把何佩玲换成了邻居家的小孩。

小郑“咦”了一声:“你咋揽了这么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知道么,高数自考的过关率很低。”

他问:“能低到啥程度?”

小郑说:“我姐在民办院校当老师,教的就是高等数学,她辅导过的自考生,每次过关率都不到百分之三十。”

他不解:“你姐不是民办院校的老师么,咋又给自考生辅导上了?”

小郑说:“民办院校的学生要想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一些主要课程必须参加自学考试,老师们不但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要给参加自考的学生辅导,每次花费的心血不少,可过关率总是上不去,我姐都想打退堂鼓了。”

他说:“不就课本上那些内容么,能有多难?”

小郑说:“当然了,试题可能并不难,难就难在参加的是全国统一考试,国家自考办出题,辅导老师和学生一样,考前啥也不知道。”

他说:“这不就跟高考一样了么?”

小郑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比高考还难,民办院校的学生有老师辅导,还好一些,那些零散的个人全凭自学,要想过关,难得很呢。”

他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再难,我也得想办法让人家娃过了这一关。”

小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你的风格还挺高,是这,你啥时候有时间,让我姐给你指点一下,她毕竟辅导过好几届自考生了。”

小郑当下就给他姐打了电话,见面的时间定在了星期天的下午。

在西京学院的校园里,江宇宸见到了小郑的姐姐,这位民办院校的老师虽然也强调了自考的难度,但并不像小郑说的那么悬乎,对他这个初次涉足自考的人,更多的还是鼓励。

她说:“通过率再低,也还有近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这还是我们民办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氛围也不是很浓,你那位邻居的条件是不是要好一些?其实呀,只要功夫下到了,没有过不了关的。”

女老师的话让江宇宸备受鼓舞,他暂停了一切业余活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考高数上,就像他自己要参加考试似的。

江宇宸这边全力以赴地备考,何佩玲那边却毫无动静。江宇宸从她那里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她竟然连一个电话都没有给他打过,倒是他,给她打了两次,一次是没人接,还有一次是她正忙着,说是过一会就给他回过来,可他等了半天,也没有接到她的电话。

江宇宸只好专门跑了一趟青年路小吃街,可转了一圈也没有看见何佩玲的凉皮摊,问了周围的几家摊主,都说好多天没看见小何出摊了。

该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脑子突然有了一种不详的感觉,于是接连给何佩玲打了好几个电话,可每次不是关机就是没人接。

于是,他又去了趟高楼村。

村里已经开始拆迁了,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墙倒房塌,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破砖烂瓦。

何佩玲住的小院已成废墟,废弃的门窗、木椽堆的就像一座小山,站在“小山”前,江宇宸想起了第一次进到这个小院时的情景,整洁的院落,可口的凉皮,热情的姐妹俩, 时过境迁,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她们去了哪里?他问了周围许多人,没有一个人知道。

这个何佩玲呀,真让人捉摸不透,明明已经说好了要给她辅导高数的,她却不辞而别,连个招呼都不打,未免有些不近情理。

可再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你和人家什么关系?不沾亲不带故,就一个买凉皮的顾客,人家干嘛要告诉你?告诉你了又有什么用?

江宇宸回到家,再看到桌子上那些摊开的课本和习题集时,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人家压根就没把你当回事,你还傻呼呼地想着给人家辅导呢,又是买书又是做题,还向别人请教呢,现在,连人都不见了,这些书、这些题还用得着看用得着做吗,真是瞎子点灯白忙活!算了,到此为止吧。

他把桌子上与自学考试有关的书全都收了起来,又从床底下拉出了一个旧纸箱,胡乱八七地全塞了进去。

微信阅读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