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喜欢读书吗?”林麦冬回头看了一眼林宝欢。
林宝欢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现在不想。”
其实她现在都还没有缓过劲儿,刚刚在书院里面竟然签到了一座比青山书院大十倍的书院以及八个夫子,她已经连人带屋投放在了空间里面,彼岸说以后这些夫子就可以在里面教书了……
人都能签到出来,就离谱。
林麦冬歪着头想了想:“或许有那么一天呢?”
两人一前一后的往闹市赶去,想着再买一个蒸笼,不然根本不够用,一格差不多可以蒸二十五个,两格就是五十个,而家里还剩下一格蒸格。
郑聪明已经订了一百个了,还得再去买一个蒸笼才够用。
两人走了半条街,可算是找到一家卖蒸笼的店,里面却是门可罗雀,甚至连掌柜小二都没有看见一个。
“有人吗?买东西。”林宝欢试探的喊了一声。
“有有有,需要买啥?”一个脑袋从柜台下面钻了出来。
“小姑娘,要买啥?我家店的掌柜。”那人笑眯眯的问道。
“我要买一个蒸笼,就那个四层蒸格的。”林宝欢指了指摆在角落的四层大蒸笼。
“好嘞,小老儿这就去拿。”
林宝欢:“掌柜的,可以帮我把蒸笼绑起来吗?我们背篓装不下了。”
“得嘞。”他话音落下,就见他拿出绳子认认真真的绑了起来。
【打卡桃溪镇编织杂货铺,宿主是否签到。】
“签到。”
【恭喜宿主,打卡桃溪镇编织杂货铺成功,获得竹编背篓两个,竹编箩筐四个,筲箕两个,木桌一个,配套木凳八个。】
“这奖励深得我心,正好我想把家里的烂桌子换了。”
“小姑娘,已经给你绑好了,绝对稳稳的,诚惠二十文。”掌柜的把绑好的蒸笼递给了林宝欢。
银货两讫。
“再去买点红糖。”林宝欢又带着林麦冬去了糖铺子。
糖铺子倒是很显眼,门上还装饰了几根紫皮甘蔗。
“掌柜的,来二十斤红糖,十斤白糖。”
“好的,客官,今日红糖三十文一斤,白糖三十五文一斤,诚惠950文。”女掌柜熟练的算道,后面跟着的小姑娘也麻利的装糖。
林宝欢掏出钱递给女掌柜问了一句:“掌柜的,你们这糖是在外面买的,还是自己做的。”
“姑娘说笑了,小店哪儿有那个能耐,都是在外面拿货来卖的,只不过这货源可不好拿,要不是我家那位跟他们有点交情,我这生意怕是早就黄了。”女掌柜捂嘴笑道。
林宝欢点了点头。
【打卡……】
“签到。”林宝欢学会了抢答。
【……】
【恭喜宿主,打卡桃溪镇糖铺成功,获得制糖秘籍一份,红糖一百斤,白糖一百斤。】
“我怎么感觉,我需要啥你就给我送啥?你是不是听得见我的心声。”
【宿主怎么会这么想呢?人家只是一个灵体,没有听心声那么霸道的技能。】
林宝欢:“那我信了。”
自从那晚过后,感觉彼岸比以前要亲切多了。
“客官,你的糖装好,慢走不送,欢迎下次再来啊。”女掌柜把装好的糖递给了林宝欢,林麦冬也知趣的把背转了过来,示意把糖放进去。
两人走到林六停牛车的地方时,还是一个人都没有。
“这么快就卖完啦?”林六这次没有去茶摊和别人聊天,就坐在牛车上等人,看见两人过来的时候还热情的帮忙接背篓。
“谢谢六叔。”林麦冬道谢。
“是啊,被书院的一个公子买完了。”林宝欢笑着说。
“书院的公子都爱吃啊,宝欢丫头,下次卖的时候能不能给我留一点。”
林六挠了挠头说道,读书人都聪明,连他们都看得上的东西那定然不错,自家的那小子过两年也要送去启蒙,得养好身体才行。
“我们明天还要去,你是要给狗蛋吃吧,明天早上让他自己来我家拿就行了,我温在锅里。”
狗蛋是个早产儿,林六叔和六婶对他可是心疼的很,听到啥东西好,二话不说就是买,当然也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那行,多少钱啊。”林六笑眯了眼,宝欢这丫头真真不错啊。
“不要钱,我送给狗蛋吃了。”林宝欢不在意的挥了挥手。
“诶,这样叔怎么好意思。”林六对林宝欢的喜欢又多了几分。
林宝欢笑了笑:“都是一家人。”
“对对对,都是一家人。”林六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拿两块糖递给林宝欢。
“六叔,我不要,你拿回去给狗蛋吃,而且我们家里还有呢。”林宝欢把糖推了回去。
“你家里有是你自己的,这是六叔请你和麦冬吃的,不许不要啊,不然我就生气了。”林六佯装生气道。
林宝欢只好接过糖来,又递给林麦冬一块。
“谢谢六叔。”两人齐声。
太阳升的越来越高了,林麦冬眼尖的发现,村里人终于回来了,除了早上那一车人,居然还多出来了几个。
林宝欢感觉屁股都坐痛了,像个蛆一样在原地扭动,听见林麦冬说村里人回来了,不由得高兴了几分
“阿宝,这是咋了。”一道清爽的声音传来。
“姐,大伯娘,你咋也来镇上了?”林宝欢惊喜的抬起了头。
“我们来卖前天摘的蘑菇的,你和麦冬几时来的镇上,是来卖砵仔糕都吧,怎么样,好不好卖?”林伯娘接过话。
“我们坐的最早的一趟车,去青山书院外卖的,还算好卖,单卖出去了几个,剩下的都被书院的一个公子买走了。”林宝欢开心的说道。
“你俩真厉害。”林乐乐有些羡慕了,他们两个比自己小居然都单独去做生意了,还做的有声有色,她身为姐姐,可真是差太多了。
看来她也得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也做一门生意,到时候不仅可以补贴家用,还一起去镇上还有伴。
林乐乐越想越觉得可行,她决定回家和爹娘商量一下,再找阿宝出个主意。
林伯母赞扬了一句,车里的其他人也都在附和。
牛车摇摇晃晃的踏上了回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