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阳,给基建官署的屋檐镀上一层金色。蒙艾站在沙盘前,目光从连绵的驰道移向标注着河流走向的区域。桥梁的建设如火如荼,鲁班展现出的墨家技艺,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将看似不可能的桥梁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但蒙艾心中清楚,基建蓝图并非只有桥梁和道路。
水利,才是农业的命脉,民生的根本。大秦要真正强盛,必须解决靠天吃饭的困境,兴修水利,势在必行。念及此,蒙艾转身,对等候在一旁的官员吩咐,“传令下去,即日起,基建官署重心转向水利工程。”
官员领命而去,蒙艾的思绪却沉了下来。桥梁建设有鲁班这样的奇才相助,事半功倍。但水利方面,她对古代的技术水平一无所知。大秦的水利,能支撑起她的宏伟计划吗?
她翻阅着案牍上关于秦朝水利的零星记载,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开凿河渠,引水灌溉,是古代常见的水利手段。但技术粗糙,效率低下,遇到天灾人祸,依旧束手无策。更让她担忧的是,水利人才的匮乏。精通水利工程的人才,在秦朝屈指可数,更别提能理解她的现代水利理念的人。
“系统,古代的水利技术,实在让人担忧。”蒙艾在心中默念,带着一丝无奈,“这样落后的技术,如何能支撑起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大秦改造系统竭诚为您服务。检测到宿主对当前水利技术水平存在疑虑。】系统的声音响起,依旧是机械的冰冷,却带着一丝能解决问题的意味,【是否需要抽取“水利工程图纸礼包”?】
“水利工程图纸礼包?”蒙艾心中一动,立刻追问,“有什么用?”
【“水利工程图纸礼包”包含各类古代及现代水利工程图纸,可为宿主提供水利建设的技术支持。抽取需要消耗500声望值,是否抽取?】
五百声望值,数目不小。但为了解决水利难题,蒙艾咬了咬牙,心中默念,“抽取!”
意识再次沉入虚无空间,熟悉的轮盘飞速转动。蒙艾屏住呼吸,心中祈祷,希望能抽到有用的图纸,最好是能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的。
轮盘缓缓停下,系统提示音响起,【恭喜宿主抽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全套图纸”!】
都江堰?蒙艾愣了一下,随即狂喜涌上心头。都江堰,那可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绝对能解决大秦的水利困境!
“系统,快,提取‘都江堰水利工程全套图纸’!”蒙艾迫不及待地命令道。
瞬间,无数信息涌入脑海,庞大而复杂的水利工程图纸,如同画卷般在眼前展开。都江堰的选址、设计、施工,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蒙艾仿佛身临其境,亲眼见证了这项伟大工程的诞生。
她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都江堰图纸在手,水利建设就有了方向。但纸上谈兵终觉浅,她需要将图纸上的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
蒙艾立刻召集基建官署的水利人才。说是水利人才,其实都是些对水渠河道有些经验的工匠和官吏。蒙艾将都江堰图纸铺在众人面前,指着图纸上精巧的设计,开始讲解都江堰的水利原理和施工方法。
“诸位,都江堰,乃是天府之国的命脉所在,其精妙之处,在于‘乘势利导,因势象形’。”蒙艾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它利用地势,无坝引水,分洪泄沙,灌溉农田,旱涝保收。”
工匠们围拢上来,看着图纸上复杂的水渠、堤坝、分水工程,眼神茫然。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水利设计,更难以理解其中的原理。
“夫人,这图纸上的…过于复杂,恐怕难以实现吧?”一个年长的工匠,小心翼翼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畏惧。
“复杂,是因为它精妙。”蒙艾耐心解释,“都江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水流的特性,利用自然之力,化解水患,变害为利。”
她指着图纸上的分水鱼嘴,“此乃都江堰的精髓所在,它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一为内江,用于灌溉,一为外江,用于排洪。”
“还有飞沙堰,用于泄洪排沙,保证内江灌溉用水的清澈。”
“宝瓶口,控制内江的进水量,确保灌溉区的用水安全。”
蒙艾逐一讲解都江堰的各个组成部分,深入浅出地剖析其设计理念和工程原理。工匠们虽然理解起来有些吃力,但都被这前所未见的水利工程所震撼。
为了将都江堰的设计理念落地,蒙艾决定亲自带队,前往咸阳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她带领水利专家,勘察地形地貌,分析水文条件,寻找适合修建水渠的地点。
咸阳周边,旱地居多,水源匮乏。蒙艾的目标,是将旱地变为良田,让百姓摆脱干旱的困扰。经过数日的勘察,蒙艾最终选定了一处水源充沛的河流,作为引水灌溉的水源地。
选址确定,水渠工程正式启动。蒙艾将都江堰的设计理念与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相结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亲自指导工匠进行挖掘、筑坝、引水等工作。
工地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工匠们挥舞着锄头、铁锹,挖掘着泥土,搬运着石块。蒙艾指导他们如何挖掘水渠,如何夯实堤坝,如何引水入渠。
她将现代水利工程的测量、水平、分层筑坝等技术,融入到古代的水利工程中,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和质量。在蒙艾的指导下,水渠的雏形逐渐显现。
数月之后,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渠,如同巨龙般横卧在旱田之上。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缓缓流入干涸的土地。干裂的土地,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水分,焕发出勃勃生机。原本龟裂的旱田,逐渐变得湿润肥沃,变成了可以种植水稻的水田。
春耕时节,改良后的土地,种上了高产水稻。在充足的水源灌溉下,水稻茁壮成长,长势喜人。秋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民们喜笑颜开,收割着丰收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水稻,也从未想过,干旱的土地也能变成如此肥沃的良田。
“多亏了蒙夫人啊!是她带来了这水渠,让我们的旱田变成了水田,让我们吃上了饱饭!”
“蒙夫人真是水神下凡,活菩萨啊!”
水利灌溉的奇效,迅速传遍咸阳城。百姓们对蒙艾赞不绝口,感激涕零。蒙艾的名字,再次响彻咸阳,她的声望,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口口相传,蒙夫人不仅能平定蝗灾,还能引水灌溉,简直是无所不能。
百姓的赞誉,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蒙艾站在田埂上,看着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水利工程的成功,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也为大秦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