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草帘子,码头上一般是用来垫脚的,还有一部分是船家买来用的。
这种草帘子便宜,还能防晒防雨,很受过往的船只的欢迎。
韩之衍没有编草帘子,这处老宅院子很大,他去收拾后院,家里有井,他们在院子里种点菜,以后吃的也方便。
韩欣是个女孩子,她才十岁,钱芳不舍得小闺女吃苦,让她出去挖野菜,家里没有多少菜了。
钱芳看见李婉清出来,“虎丫,锅里给你留着饭呢,这会还温着,快去吃吧。”
“娘,不用管我,我自己去吃。”
钱芳又坐了回去,手上的动作熟练了不少。
韩之宁有些看不惯李婉清的懒散,但是家里人都没说话,他也不敢说什么。
“娘,你们吃了没。”
“我们都吃过了,够吃吗,不够吃我再去给你做点。”
“够吃了,这粥熬的正好,吃着很香。”
李婉清吃完早饭去了后院,她先围着院墙走了一圈,看着东北角的墙上有个洞,她伸手比划了一下,洞不大,里面还有动物的脚印。
“阿衍,你看这个洞里的脚印是什么的脚印。”
韩之衍放下手里的锄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走了过来。
他蹲下打量了一下,“看着像是兔子的脚印。”
李婉清左右看了一下,没有看到兔子的身影。
“阿衍,我们在这里挖深一点,看看能不能捉到兔子。”
韩之衍有些犹豫,“在墙角挖洞墙会倒的。”
李婉清有些沮丧的站直身子,“那还是算了吧,还是快把墙叫堵上吧,万一有黄鼠狼进来,家里的鸡鸭就保不住了。”
韩之衍提了水过来,直接在土里掺了点草,和泥堵上墙角。
两人都没说话,各自忙活着,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的时间到了。
村里人比预想的时间还要早一点送过来,他们送来的草帘子全是好的,农家人都爱惜东西,他们为了省点稻草,也会用心的编。
韩之衍去韩七叔家借了个板车,一百张草帘子全部装上车。
家里也有一个板车,明天全家要去县城,她和韩之衍先去送货,再送韩佑去济心堂。
天还没亮,韩之衍轻手轻脚的先起了床,他先检查一下车子,在把家里的旧棉被,拿出来垫在车子上。
钱芳听到动静起来做早饭,等到早饭好了,韩之衍才去叫李婉清起床。
李婉清揉了揉眼睛,艰难的坐了起来,听着外面韩欣和韩之宁说话的声音,她起床的速度快了不少。
他们简单的吃了点东西,韩之衍推着装着草帘子的车子走在前面,李婉清和韩欣在后面帮着推。
钱芳和韩之宁推着韩佑,一家人低头往城里赶。
他们出门的早,出村的时候没有遇到一个人,快到县城的时候,身边的人才多了起来。
等到了城门口,城门处站满了等着进城的人。
李婉清拿出车上的水袋,喝了两大口,才觉得好了一点。
他们没有等多久,城门就开了。进了城李婉清改了主意。
济心堂名声很好,每天都有不少人来看大夫。
“阿衍,我们先把爹送到济心堂,让爹先排着队,我们再去送草帘子。”
韩之衍把车停到路边不碍事的地方,“阿宁,你和你嫂子先这里看车子,我把爹娘小妹先送过去,一会就过来。”
韩之宁热的满头大汗,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拿着衣摆给自己扇风。
“大哥,你们快去吧,我不会乱跑的。”
韩之衍看向李婉清,等看到李婉清点头,他才接过钱芳手里的车子,往济心堂的方向去了。
李婉清看着坐在地上的少年,他才十二岁,在学堂里读过几年书,这半年跟着韩老汉天天下地干活,人都老成了不少。
“阿宁,坐在车子上,地上凉。”
韩之宁看了眼车子上的草帘子,腿动了动,还是没有起来。
“地上不凉,我衣服已经脏了,还是不要碰草帘子了。”
李婉清又劝了两句,韩之宁就是不起来,估计是担心弄脏了草帘子,码头上嫌弃不要了。
他知道家里缺银子,娘偷偷哭了好几回,他爹为了给家里省银子,劝了两天才愿意来城里看大夫。
李婉清闻着旁边的馄饨的香味,嘴里直咽口水。他们身上现在只有二十几文钱,还是上次杨氏给的二十文省的十文钱,还有上次韩之衍抄书给的二十文,中间也花掉几文钱。
一碗馄饨五文钱,李婉清没有舍得买,从旁边烧饼摊子上买了两个饼,花了两文钱。
李婉清把其中一个饼塞到韩之宁手里,“快吃吧,一会凉了。”
韩之宁咽了咽口水,忍着饼香的诱惑,从怀里掏出一个帕子,把烧饼包起来,又放到怀里。
李婉清看着自己咬了一口的烧饼有些尴尬,“快吃啊,可香了。”
韩之宁摇了摇头,“我带回去给爹吃。”
李婉清看着懂事的韩之宁,有些想揉揉他的脑袋,但是她忍住了,这不是她弟弟,这样做不合适。
“快吃吧,我们一会把草帘子送过去就有钱了,一会再给他们买刚出炉的。”
韩之宁还是没有动,李婉清几口就把自己手里的饼吃完了,就看到急匆匆过来的韩之衍。
韩之宁也看到了他大哥的身影,从怀里拿出包好的饼子,分给他大哥一半。
韩之衍有些感动的接过烧饼,也有些不舍得吃。
李婉清催促两人,“快吃吧,走了这么久,一会还要帮着卸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两人觉得有道理,珍惜的把手里的饼全部吃了。
他们到码头的时候,码头上刚进来两艘船,看着来回穿梭干活的人,他们没有急着进去找曹大壮。
曹大壮也看到了三人,他指挥着人干活,一时没空过来。
等把船上的东西全部搬下来,他才有空过来和李婉清说话。
“李娘子,我还以为你们要下午过来,没想到来的这么早,正好这几艘船把草帘子全部买去了,你们来的真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