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3章

黄鼠背着东西,走了一会才缓过神来:“青牛哥,我们现在去哪?”

“回家。”

黄鼠又问:“这些东西怎么办?以后我们还能进城吗?”

他现在对进城稍微有些胆怯,从城门进要交钱,不从城门进,以后出去不知道会不会还会被拦。

花青牛将破烂的麻包背在身后:“我们先去找小喜娘,先不进城了,回头你跟我进山,前天挖的陷阱该去看看了。”

“哎。”

听说不进城进山,黄鼠没忍住连咽了几口口水。

大旱旱的是晋西,安阳在晋中,影响不大。

已经进了五月,吃的东西逐渐多了起来,山中的竹笋和野菜还能吃,后山的槐花好像这两日也能摘了。

要是能再抓到只把野兔野鸡,那就更好。

小喜也是郭家庄人,她家离花青牛住的窝棚最近,也是郭家庄最穷的一户人家。

小兄弟俩没有从村口进庄子,而是绕了小道,从田间的埂上走。

虽然田埂狭窄,却不用和村里的妇人孩童照面,也省了许多口舌。

小道直通村东头的山道,一边是小喜家,一边跟远些花青牛他们住的窝棚

小喜一家住着三间房,根基是石块,砌了半截石墙到窗口下面,往上就是泥墙。

屋顶是厚厚的茅草,因为压的厚实风雨不侵。

东间住着小喜娘和小喜的弟弟小福,西间住着小喜和她那半瞎的奶奶,另一边还搭了敞着门的棚子,砌了锅灶烧火做饭。

篱笆圈起来的院子里,横七竖八拉着好几道麻绳,上面晾着小喜娘和婆婆两人一早洗的衣裤。

早几年小喜爹在城里骡马市做活计,一日也能挣个几十文,扫出来的畜生粪便几个打扫的人分分推回来,堆在屋外的荒地上发酵。

自家地用不完的,有那乡下需要地里沤肥的,就花个几文钱来买一担,也算是一笔收入。

家里的日子不算好,却也不算差,起码能糊口,也有个风不吹雨不打的栖身之处。

没想到,小喜爹被骡马市的骡子踹断了腰,在家里熬了半年多还是去了。

小喜爷奶就小喜爹这么一个,小喜爹一死,她爷扛不住也跟着儿子去了,小喜奶的眼睛也哭的半瞎。

家里底子本来也不厚实,给小喜爹看病又卖了几亩最好的良田,人没救回来地也没了。

接着又是大旱,安阳这边就算没逼到抛家弃子地逃荒,却也受到了影响。

人再难,总是要活着。

现在,家里靠着两亩薄地糊口,小喜娘再去县城接了浆洗的活计回来。

只能挣个三瓜两枣,一家四口勉强糊个温饱。

花青牛刚醒来的那段时间,黄鼠爷爷还没死。

有他护着,哪怕没吃的,也能挖到草根给几个孩子熬点热汤。

黄鼠爷爷死的时候,花青牛还在病中起不来身,几个孩子朝不保夕,常常饿的头晕眼花。

花青牛总算能起身,就想着去大龟山寻点吃的,没走到大龟山就饿晕了。

恰好被出门挖野菜的小喜和小喜娘遇见,给她喝了水,小喜还回去拿了半块菜馍给他。

有了半块菜馍,花青牛总算活了过来。

也是小喜娘告诉他,陈老头不行了,想找个孩子给他守孝,才让他们几个孩子在郭家庄有了容身之地。

没两天陈老头死了,花青牛几个披麻戴孝送了老人下地,也在郭家庄落了脚,有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地。

接过花青牛递过来的包裹,从里面掏出衣裤和褥单,看的小喜娘一脸心疼。

“这好的衣裳,咋都扯破了呢!”

小喜娘一边心疼,一边将窝在一起的衣裙,中衣,肚兜,亵裤一一整理出来。

蹬破的床单独放一边,暂时顾不上。

这衣服床单是从哪里来,小喜娘没问。她不是什么无知的妇人,这上面的污渍还有气味她还是知道的。

这么好的料子,成衣店最少也得卖十几两一身,就算是脏污了,也只有花楼那种地方才会把这么好的料子扔了。

看这衣服的破损,还有破损的床单,看样子穿这身衣服的姑娘也没少受罪。

小喜娘一边收拾,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罪过。

别看花楼里的姐儿穿金戴银,遍身绫罗,那天天迎来送往的日子可不好过。

这几年世道乱,先是兵祸,后遇天灾,虽然郭家庄受到的影响不大,小喜娘却没少看见好人家卖妻鬻子的。

不是万不得已,谁能把好好的闺女卖去花楼,过那糟践人的日子。

还是他们这块好,就是穷点,苦点,起码日子还能好好过下去。

小喜娘也不嫌弃上面的污秽,小心地铺在平滑的木板上,又打了温水,一点一点用细布轻轻抹擦。

穷人是没资格嫌弃的,能吃饱饭就是万幸。

贵重的锦缎,尽量是不用水清洗的,得一点点用湿布擦拭去上面的污秽,然后在背阴处风干,才能完好地保存它原有的色彩。

小喜娘手中沾了温水的细布,边细细收拾边问:“这衣裤我给收拾干净,是给你拿去卖还是改了穿?”

花青牛:“能卖就卖吧,这料子好,应该还能换几个铜钱。”

“哎,那我就先给你收拾出来。”

小喜娘提起手中的裙子,“这袄子是个好的,就是扣子扯了,只要缝补起来,绣个同色的暗纹,保管看不出来。就是这裙子……”

看着一旁被扯成两半的裙子,小喜娘心疼的直抽冷气,“这裙子料子是极好的,就这扯的也太破了。就怕缝补好,也卖不出去。”

她的手艺到底有限,以前在绣庄有个姓张的姐姐就会缝补,再破的洞,她也能一针一线缝补的和原来一模一样。

后来大家都嫁了人,她虽然嫁在乡下,但是家中有地还有桑田。公婆种桑养蚕男人做活,日子比在娘家还要好过点。

平日里她也就接点轻松的活计在家里做,挣个三瓜两枣。

张姐姐凭借一手好针线,嫁在了县里,虽是县城人家,那日子却未必比乡下好过。

听说张姐姐嫁的这家人儿女多,张姐姐是长嫂,不但要养活自己的儿女,还要挣钱帮着公婆给小叔子们娶妻。

为了多挣银子,张姐姐嫁人后并没有辞去绣庄的活计,白天在绣庄做活,晚上回来还要做婆婆帮她接的私活。

去年,小喜娘听绣庄的姐妹说,张家姐姐的眼睛几乎半瞎了。

绣活不能做,儿女还没成人,只能接了浆洗的活计,日子过的极苦。

小喜娘拿着这扯破的裙子,心里想,要是她有张姐姐的手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可惜了!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