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院屋内。
周年湘坐下后刚抬眼就对上正在看着她的金姨娘。
虽然被吴氏和老夫人接连训斥,金姨娘面对她却依旧没有好眼色,一直怒瞪着。
周年湘却并不生气,只觉得她有些好笑。
吴氏出来后脸色并不像上次那般疲惫,说话的的语气也很和善。
“许久未见到各位妹妹,近日可好?”
虽说问得是三人,目光却落在金姨娘身上。
金姨娘被吴氏训斥过便不敢再嚣张放肆,此时也是恭敬地起身,
“多谢夫人关心,妾一切都好,大厨房做的膳食也很好。”
能看得出老夫人身边的妈妈对她有过教导,连行礼的动作都规矩不少。
吴氏满意地点点头,“金妹妹坐下吧。”
金姨娘这才坐下。
吴氏目光看过来时,周年湘就起身笑着回道:“妾一切都好。”
梅姨娘同样也站起身,小声地说道:“妾也都好……”
吴氏同样笑着点头,示意她们坐下。
“今日也有件正事要听你们说,这个月初十是老夫人的寿辰,虽不是整寿,但府里也要庆贺一番的,家宴妹妹们也能参加,所以你们也要备上一份寿礼,不用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心意到了就行。”
金姨娘听到吴氏的话立刻就兴奋了。
吴氏目光扫过她,叮嘱三人。
“虽说是家宴,但出嫁的两位姑太太也会回来,你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注意,不要同旁的人起争执,否则丟的只会是我们三房的脸,知道吗?”
三人自是应下。
.
吴氏说完寿宴的事便打发了她们。
周年湘回去后蒹葭就问她,“姨娘,老夫人的寿礼您可有什么打算?”
周年湘并不怎么在意,“写写字或抄卷佛经吧。”
“会不会太简单了些?”
蒹葭有些担忧。
周年湘笑着点点她,“我又不是老夫人的孙媳,也没有和她有亲缘关系,那么上心做什么?我便是把金山银山搬来,老夫人也不会多看我一眼,反而还会觉得我抢了夫人或者金姨娘的风头,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我才不会去做。”
蒹葭明白了她的意思。
“所以我只要大体上过的去就行了,该低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高调,不要去做立在别人前面的靶子。”
.
离老夫人的寿辰还有不到三日的时间。
这些天世子似乎很忙碌,连在前院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更不用说来后院了。
金姨娘这些天也不再着急地往安槐院跑,反而关在屋里给老夫人准备寿礼。
周年湘自然也十分清闲。
白露靠着在大厨房混熟的路径,已经打听到另外两位姨娘准备的寿礼。
“听说金姨娘是要给老夫人绣一副寿字,用的还是掺了金丝的绣线,梅姨娘听说也是给老夫人绣了一副抹额,姨娘,您要不也给老夫人绣点东西吧?”
周年湘闻言懒懒地回她,
“都送绣品,我们三房不就成了绣房吗?”
白露被她的话一噎,
“那姨娘您准备送什么?”
周年湘起身将手中的书递给她。
“拿去放着吧。”
走出书房却又到屋子里躺下,白露不解的挠挠头。
司琴见周年湘一点准备的动作都没有,没忍住问了蒹葭。
“姨娘还不准备给老夫人的寿礼吗?”
蒹葭正在清点箱笼里的衣裳,闻言抬头笑着看向她,
“姨娘有分寸的,你不用担心。”
司琴点点头,心中却暗自猜测着。
第二日,周年湘用完膳依旧去了书房。
司琴以为她又是进去看书,正要跟进去,就听见她吩咐不用跟着。
周年湘在书房待了一整个上午,用完午膳又走进去。
直到要用晚膳时才出来,吩咐蒹葭等纸上的墨干了后就找个盒子好好收起来。
司琴这才明白今日她是在准备给老夫人的寿礼,低下头撇撇嘴。
.
准备好寿礼的第二日便是老夫人的寿辰。
周年湘早起穿戴好便带着蒹葭去正院。
走进屋子时,就瞧见装扮十分华丽的金姨娘,身边还放着一个木盒,见她进来,神色得意。
周年湘坐下后,随手将盒子放在桌子上,并未在意。
吴氏身着一身华服走出来,今日她也是隆重装扮一番。
坐下后就向三人问到,“妹妹们的寿礼可准备好了?”
金姨娘又是抢先回道:“夫人,妾早就准备好了!”
周年湘与梅姨娘也应到。
吴氏点点头,“那让我先瞧瞧,免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从周妹妹开始吧。”
并未在意跃跃欲试的金姨娘。
周年湘顶着金姨娘恨恨的目光侧过身,拿起桌上放着地盒子打开。
“妾为老夫人抄写了一卷佛经。”
吴氏打量着她展开的宣纸,见内容没什么不妥,点点头。
金姨娘嗤笑一声,众人看过去,就见她打开盒子将里面的绣品拿出展开。
“夫人,妾为老夫人准备了一幅亲手绣的寿字,布料是不可多得的上好布料,绣线里也掺了金丝的!”
说完还不屑地扫过周年湘,十分瞧不上她准备的东西。
吴氏并未在意她的动作,仔细打量着绣品,见“寿”字的走线十分整齐,点了点头。
“金妹妹的女红不错。”
得到吴氏的夸赞,金姨娘挑衅地看了周年湘一眼。
两人之后就是梅姨娘。
“妾为老夫人绣了一副抹额。”
样式倒是很符合老夫人年纪,只是抹额终究不会做的很大,自然瞧着没有金姨娘的大气精美。
金姨娘这下更得意了。
吴氏见三人准备的东西都没有什么问题,满意地开口,
“妹妹们都费心了,时间也不早了,就随我去安槐院吧。”
.
安槐院内此时十分热闹。
虽说不是整寿,但嫁在京中的大姑太太和二姑太太都早早地回到了国公府给老夫人贺寿。
齐二老爷在外做官不能随意离开,也是写来书信,给老夫人的寿礼也是准备了满满一车,前几日就运到了国公府。
老夫人与老国公只生了国公爷和安乐侯两个儿子,齐二老爷是庶子,两位姑太太也都是庶女,老夫人皆是同样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