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4章

“行,那我就不留你了。”李婆子想到宋婆子的儿媳妇杨翠花,便不再多留。

等到送走宋婆子,李婆子冲赵夏竹叮嘱一句,“夏竹,以后离你翠花婶子远一点。”

想到孙女不记事,又解释一句,”就是你三奶奶的儿媳妇,杨翠花,你看到她离她远点就好。”

赵夏竹没有追问为什么,别人家的事,她也不想过问太多。

既然李婆子都这样叮嘱了,肯定有她的道理。

晚饭是一碗豆腐,一碟青菜,还有一碗鸡蛋羹。

“哪来的鸡蛋呀?”赵爷子问了一句,家里一只鸡都没有,怎么下鸡蛋。

“今天三嫂来看夏竹,给了一些鸡蛋。”李婆子说道。

“三哥一家回来啦?”赵爷子问道,“他们出去有快半个月了吧!”

“是呀!”李婆子答道。

赵夏竹看看赵春兰,这才知道事情原委。

宋婆子和赵三爷二人育有一子两女,两个女儿已经出嫁,这次夫妻俩带着儿子一家人去走了个远亲。

时间大都耽搁在路上了。

吃过晚饭,赵夏竹问李婆子家里有没有黄豆,李婆子找了一个旧布袋子出来,里面装着几斤黄豆。

“这些够不够?”李婆子问道。

这些黄豆本是准备留种,却是没机会种了。

家里的地已经卖了,这些豆子也只能放起来了。

“够了够了。”赵夏竹点点头。

打开袋子一看,豆子虽然没有长虫,但是也没那么饱满了。

她找了个盆子装了部分黄豆,舀了些清水将它泡上,就将剩下的黄豆还给了李婆子。

李婆子在旁边看着孙女的一系列操作,心里满是疑惑。

“奶奶,我在准备研究一种菜肴,这个豆子让它浸泡一晚,别动它。”赵夏竹说道。

“菜肴?”李婆子听得眼前一亮。

如果靠这豆子能做出菜来,那倒可以再在后面荒地开点地出来种豆子。

反正秧苗插下了,就该种红薯了,家里没地种红薯,正好可以去开荒地。

“是的,不过我还在实验,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赵夏竹依稀记得小时候亲亲奶奶在筲箕里面发豆芽的事情。

豆芽发好的时候,她最喜欢去把豆芽从筲箕里面拔出来。

“一定能成。”李婆子虽然不懂实验是什么意思,但是她还是很重视这个事情的。

“好,一定能成。”赵夏竹明白李婆子的心思。

家里吃食不多,如果豆芽成了,家里就多个吃食,也能改善改善口味。

赵夏竹进了屋正准备吹灯睡觉,就见赵秋菊正坐在床边看着自己。

“秋菊,睡觉了。”赵夏竹冲她笑笑。

“二姐,给。”赵秋菊从怀里掏出今天的十文钱递给她,“你收着。”

赵夏竹没想到赵秋菊会把铜板给自己,有些诧异。

“秋菊,这是你的,你自己收好,以后想买什么就去买。”赵夏竹揉揉她的头发。

赵秋菊愣愣的看着赵夏竹,她长这么大,就没揣过一文钱,十文钱对她来说太多了。

二姐说她可以自己放着,还可以拿去买喜欢的东西,她感觉好开心。

“好。”赵秋菊收回铜板,小心翼翼的放好,她要把铜板存起来。

第二日,赵夏竹看着盆里的黄豆已经泡得圆滚滚的了,就找了两个筲箕过来。

她将泡好的黄豆铺平在筲箕里面,找了块白纱布打湿盖在豆子上面,然后用另外一个筲箕盖上,就端到厨房里面的避光处放着。

“二姐,你做的什么呀?”赵立新好奇的问道。

这一问,就把家里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二姐在变魔法,过几天你就知道了。”赵夏竹揉揉他的头发。

对于家人的好奇,她还是想等到豆芽发出来再给他们解释。

“哈,魔法是什么?”赵立琛凑了过来。

“魔法就是戏法。”赵夏竹换了一个他们能理解的词语。

“哇,二姐好厉害。”赵立新一脸崇拜的看着赵夏竹。

他的二姐不仅会挣钱,给他们买包子买肉吃,还会变戏法。

好期待,怎么办?

“是呀是呀,二姐厉害。”赵立琛跟着附和。

整个人带着几分小小的骄傲,这可是他的亲姐姐。

看着两个小迷弟,赵夏竹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也是看到孙寡妇卖豆腐,才想到做点豆芽,给家里添个菜。

不过她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才拿了一些豆子试试。

黄豆要变成豆芽还要几天时间,这几天赵夏竹也没闲着,她对这个村子并不了解,就在村子田地里面转悠,想看看有没有意外收获。

结果她又采了一点竹荪,还发现了几棵正在开花的花椒树和田里的小田螺,可惜现在时候未到,都只能干看着。

刚到家,一辆马车就停在家门口,比起上次醉月楼的更小一些。

柱子刚停下马车,就见赵夏竹走了过来,连忙招呼着她,“赵姑娘。”

赵夏竹打量他一眼,想起他是长鸿楼的小二哥,连忙问道:“小哥,你怎么来了?”

“嘿嘿……掌柜忙不过来,让我过来找你买竹荪。”柱子挠挠头笑着道。

“里面请,里面请。”赵夏竹招呼着柱子往院子里走去。

进了院子,李婆子连忙端出条凳给柱子坐下。

“小哥喝水,家里条件简陋,让你见笑了。”赵夏竹端了一碗清水给柱子。

“赵姑娘客气了,你也别小哥小哥的叫我了,叫我柱子就好。”柱子没有嫌弃,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水解渴。

“行,你也别客气,叫我夏竹就行。”赵夏竹说完去拿出竹荪,家里没秤,又赶忙让赵立新去赵三爷家借秤。

赵立新一骨碌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一手拿着秤杆一手提着秤砣,跑了回来。

称完竹荪,赵夏竹说道:“劳烦柱子哥给孙掌柜带个话,竹荪差不多没有了,要的话只有明年才能供应了。”

“竹荪是季节性的,过了时候就没有了。”见柱子一脸不解,赵夏竹解释道。

这次竹荪不多,是赵夏竹和赵春兰在附近采的,下等的八两,中等的三两,上等的九两,总共四百七十四文钱。

赵夏竹抹了零头收了四百七十文,柱子付了钱也不多耽搁,就赶着马车回去了。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