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5章

时间:2020年9月2日14:00

地点:淮海中路268号某咖啡馆

[1]

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上海大街,咖啡馆内传来阵阵轻松的音乐声。

苏棠约了顾延舟和他的经纪人Mei姐来到这家的咖啡馆做一个关于“海派文学与电影的魅力”的专辑访谈。

“哺乳期还要接手这个传统文化的特辑,苏大记者真是太敬业了。”顾延舟的钢笔在采访提纲上划出流畅的弧线。

苏棠拿着几本书,递给了顾延舟:“顾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您进行这次关于海派文学与电影的对话。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想法和见解,这是上次您推荐给我的几本书和电影。“

顾延舟翻开其中一本书的内页,上面有几处做了注解笔记,看得出是苏棠的笔迹。

[2]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访谈了,录音笔与手机并排工作。苏棠的助理小方在旁边一边听着二人的对话,一边做着记录。而Mei姐则在一旁处理着电脑上的工作,一边偶尔帮顾延舟拍摄一些工作照片。而苏棠和顾延舟的对话在咖啡馆的柔和灯光下继续深入。

苏棠轻轻搅动着面前的冷萃咖啡,目光专注地看着顾延舟:“顾延舟先生,非常高兴能和您进行这次关于海派文学与电影的对话。”

顾延舟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浓缩咖啡,抿了一口后说道:”谢谢苏记者,我也很荣幸。“

顾延舟看着苏棠的眼睛,仿佛能透过瞳孔,看穿她昨夜修改采访提纲到凌晨三点的疲惫。

苏棠低头抿了口咖啡,冷冽的苦味刺激着神经末梢:”首先,我想从海派文学的核心特征开始。您认为海派文学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顾延舟:”海派文学以半殖民地上海为背景,既描绘都市的繁华,又揭露其病态。这不仅是文化和历史的写照,也是人性的双重体现。比如,在茅盾的《子夜》中,吴老太爷因无法承受现代冲击而猝死,这对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冲突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张爱玲女士的《倾城之恋》则通过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物质欲望与精神漂泊的张力。”

苏棠点点头,继续追问:’确实,这些作品在揭示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那么,海派文学的世俗化与商业化倾向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顾延舟思索片刻,回答道:”海派文学注重可读性,迎合市民趣味,被誉为“轻文学”。例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通过方鸿渐对獭绒外套的渴望,折射出物质主义对知识分子的侵蚀。而“鸳鸯蝴蝶派”小说则以通俗情节和市井生活吸引大众,体现文学与商业的结合。这种世俗化与商业化倾向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作品。“

苏棠笑了笑,补充道:’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海派文学在形式创新和心理探索方面的表现。”

顾延舟:”海派文学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尝试意识流和精神分析等手法。施蛰存的《梅雨之夕》通过潜意识描写都市人的孤独,展现了这种心理探索。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则以蒙太奇手法拼接都市碎片,展现出现代性焦虑。这些创新手法使得海派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棠:海派电影的美学风格同样引人关注。您能介绍一下海派电影的一些代表作及其特点吗?

顾延舟放下咖啡杯,目光投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缓缓说道:”海派电影的美学风格突出体现在烟火影像、中西交融的视觉语言以及人文关怀与革命叙事上。早期海派电影如《马路天使》以弄堂、石库门为场景,通过小人物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出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十字街头》中几何线条的运用模拟了欧洲表现主义风格,而《渔光曲》的空镜头展现江南水乡,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诗意现实主义”。”

苏棠赞同地点头:”确实,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现代性,还在视觉上给予观众强烈的冲击。那么,近年来海派电影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表现如何?”

顾延舟:”当代海派电影如《爱情神话》通过沪语对白和咖啡馆场景,重构了本土性与国际化的平衡。电影中的吴语对白和多媒体舞台设计使得故事具有独特的现代感。而文学领域,金宇澄的《繁花》用方言叙事复活城市记忆,展现“市井中的现代性”。”

苏棠继续问道:”这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那么,海派文化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有何具体表现?”

顾延舟:”海派文化继承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浪漫,如电影中的旗袍美学和文学中的弄堂生活怀旧书写。而在全球化语境下,海派文艺在探索本土身份与国际化平衡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创新。例如,电影《海上浮城》中的传统技艺呈现,以及文学作品中对本土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挖掘,都体现了海派文化传统基因与现代转型的紧密结合。”

苏棠:”最后,您如何看待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在全球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顾延舟:”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其既扎根于本土又超越传统的特质。这种“既扎根又超越”的文化特质不仅使得海派文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镜像,也为全球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海派文化不仅体现了上海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更展现了中国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棠微笑着总结道:”非常感谢您的分享,顾延舟先生。今天的对话让我对海派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它在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推动海派文化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顾延舟常点头回应:”同样感谢您,苏记者。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对话,共同探讨海派文化的未来。“

[3]

两人的对话在咖啡馆的温馨氛围中画上了句号。窗外的上海大街依旧车水马龙,而咖啡馆内的音乐声轻轻回荡,仿佛在为这场关于海派文化的对话奏响一曲悠扬的尾声。

[小插曲]

苏棠的私人手机在包里震动第三遍时,苏棠终于借着整理录音文件的动作划开屏幕。陈泽华的短信悬在锁屏界面:【临时要陪王总打高尔夫,晚餐改到明晚?】她盯着短信,想起上周他说要带客户去温泉酒店,把上周的晚餐推到今晚。他们已经很久没能一起吃顿饭了。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