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解决办法,自然是有,那就是提升炼钢技术。
刘光启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法比较适合解决目前的困难。
这套炼钢法是六十年代嘚国提出并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发,在七十年代末研发完毕正式开始投产,八十年代在全球迅速普及。
而嘚国也正是基于这套炼钢法,在短时间内钢材产量突飞猛进,不仅满足了国内工业发展的需求,还一度外销振兴了国内经济,有了再次发展的资本。
可以说,有了这套炼钢法就再也不用担心钢材产量的问题。
而自己,也能借这个机会一跃而起,走进高层的视线。
想清当前动作后,刘光启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含糊道:
“书记,您刚才说的问题其实不止是咱们厂的问题,其他厂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是他们厂并没有咱们厂这么紧迫罢了。”
“至于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
“只是什么?”
朱崇山心中燃起希望,顾不上一厂书记的面子,赶紧追问。
其他人也是,赶紧坐直身子,满脸期待的看着刘光启,等待答案。
“只是……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人员、各项设备的投入,还要得到上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一个小小的技术员恐怕说不上话。”
听到这话,朱崇山心中一紧,试探道:
“光启同志,你的意思是要搞研发?”
刘光启郑重点头,缓缓说道:
“没错,想解决困难目前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炼钢技术。”
“书记、厂长,咱们厂炼钢任务完不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炼钢效率低,继而导致钢材产量低,如果想解决问题那就只能从这方面下手,也就是提升炼钢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钢材产量的目的。”
“巧合的是,我在大学时期对这方面还真有研究,而且目前已经初具雏形,相信这套技术一旦实现就能大幅度提升钢材产量,解决目前厂里的困境。”
朱崇山有些不明觉厉,赶紧问道:
“光启同志,这是什么技术?”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
众人闻言,顿时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副茫然的表情。
朱崇山轻咳一声,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光启同志,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氧气顶底什么技术是怎么实现钢材产量提升的?”
“呃……,大家都很好奇!”
他或许感觉有失颜面,紧跟着又补了一句。
刘光启听到最后这句差点笑出声,果然唯有面子才是男人一生的追求。
他敛了敛笑意,缓缓解释道:
“书记、各位领导,这项技术目前还在试想阶段,不过我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要是详细介绍的话只怕得说到晚上。”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是一种结合了顶吹和底吹的炼钢技术,通过在顶层吹入氧气在底层吹入惰性气体而加速冶金反应,由此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较于平炉炼钢来说,这项炼钢技术有三大优势。第一,生产效率极高,四十到六十分钟就能生产一炉,而且可以连续生产;第二,钢水质量好,通过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控制钢水的成分和温度,生产质量稳定;第三,生产成本低,转炉炼钢对原材料适应性非常强,廉价原料、废钢等也可以使用,而且生产热效率高,极大的减少燃料使用,双减之下生产成本非常低。”
“除了以上三点,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优势,比如热效比高、操作简单、更环保等,只是对比上面三个优势来说这些已经可有可无。我坚信,只要能把这项技术研发成功一定能解决目前厂里的困难。”
话音落下,办公室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被刘光启的介绍吸引,当然也有些人眼底带着一丝怀疑。
这么先进的技术,也是你一个二十来岁小子能想出来的?
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缺论资排辈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刘光启一开始就要说明需求的原因。
你能应承下那就大刀阔斧的搞,不能应承自己也不白费这个劲,再找其他机会。
”咳咳,各位同志,刚才光启同志的话你们也听到了,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朱崇山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
杨保国作为厂长,第一个表明态度:
“我认为我们必须尝试,现在的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就算有一丁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牢牢把握,更何况光启同志的构想听起来比较成熟,值得一试。”
“没错,我支持老杨的看法。”
技术副厂长兼总工贺磊站起身,紧跟着附和道:
“光启同志的想法具有非常好的前瞻性,而且从技术角度来说,成功率是很高的。”
“退一步讲,哪怕不能成功,这也是我们厂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推动生产改革的宝贵经验,我的意见是要尝试。”
朱崇山点点头,扫视在场其他人一眼,再次询问:
“你们呢?都是什么意见?”
众人见杨保国和贺磊两个关键干部都同意了,自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书记,我赞同进行尝试。”
“没错,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试试再说,成功了咱们皆大欢喜,失败了也是敢于创新的典型。”
“我也持赞同意见,在保证原有产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尝试。”
所有人纷纷表明态度。
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哪怕馊主意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办法,更何况刘光启说的有理有据,本事能力又非常出众,可信度极高。
朱崇山见所有人都持赞同意见,沉声说道:
“其实,我的意思也是要进行尝试,从小方面来说,一旦技术研发成功咱们将彻底翻身,其他厂和外人的风凉话再也吹不到咱们身上,从大方面来说,国家钢材紧缺的局面也能得到缓解,对未来的基础建设也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如果失败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对咱们厂的钢材产量也没什么影响,无非就是外人的风凉话更多一些,反正咱们也都习惯了,这时候不拼一把到年底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
其他人听到这话,不禁点点头。
眼下的情况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在最坏的情况下做最好的打算,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