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6章

现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李氏刺绣,这活做多了伤眼睛,万一哪天她娘不行了,天就塌了。

以前只在小说里看到过,现实是在柳溪村,在苏氏,她爹要是没了,她爹的家产就算不被老宅的人抢走,也要归族里所有。

最多也就留间屋子,每月给点粮食让她娘活着,她这个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

不能想,不能想,这爹还是必须要鸡。

不然就算她能想到赚钱的法子,在这时代她一个小孩也守不住钱。

不知道怎么的,她想起自己前世的亲爸。

从记事起就没少耳提面命:现在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松懈。

今天吃苦是为了明天享福。

所以她吃了十几年读书的苦,又吃了工作的苦,结果到这山野之间享福了?

不能想,想起过去就缺乏奋斗的动力。

她若是知道向月亮许愿能够实现,她一定不要年轻十岁,她要直接到退休!

往事不可追,亲爹必须鸡。

想要有话语权,还是得有本事。

但原主以前也是个任性的小姑娘。

她现在的目标只是让他爹温习《礼记》,只要她足够任性,就能让她爹把书给温习完。

苏荷的架势是——不管你看不看,我就在你身边守着。

不温书你什么都别想干。

苏大也无奈。

别的不说,苏大对这个宝贵女儿还是疼的,有事最多动根手指点一下她额头,巴掌什么的那是绝对没有的,拳头就更别说了。

动嘴——女儿本意是为自己好,就算是心烦,苏大也说不出重话来。

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翻开书。

“天生就是克我的。”苏大抱怨了一句,在女儿强大的压迫下,看起书来。

还好这些书家里以前就是有的,不然她也没钱买呢。

但就这么空守着她爹也不是个事,总得做点什么。

突然想到自己还有绣坊老板娘送的彩线,苏荷想也许可以编些东西,说不定也能换钱。

“小荷姐,你编的这手绳真好看。”苏薇凑到她身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道。

王氏想让女儿跟李氏学绣花,李氏答应了。

不过苏薇以前粗活干太多了,两只手很是粗糙,李氏让她先把手养细一点。

现在每天得空都有用粗布跟李氏学基本功。

以前的粗活都是王氏在干,让她有种强烈的不安,生怕自己不干活以后被嫌弃。

在老宅的时候,但凡她有丁点躲懒就会被彭氏吓唬说要将她给卖掉。

所以她很想要做点什么。

这不是巧了吗?

编花绳这东西她编一个是趣味,做很多则是枯燥,有人愿意帮忙她当下决定不编手绳,先编小坠子,等得空去城里买了珠子啥的再编手绳。

手绳等快要端午的时候卖,到时候出来逛的人多了,给的价钱也会高一些。

图个新鲜的人哪个时代都有。

做坠子的成本低,关键在于别出心裁,不但要别出心裁还要够精致才能让人看了愿意多花点儿钱。

这些苏荷都会,先教苏薇编简单的结,然后复杂点的,然后就能编出柿子、南瓜、葫芦等小玩意了。

编出来的东西不大,重点是精巧,到时候下面加个流苏,就是个漂亮的坠子了。

在苏荷手把手的教导下,原本生怕自己做不好的,花了两个来时辰,苏薇已经能熟练的编这几样小玩意了。

苏荷忍不住感叹:这时候的孩子,不简单啊。

有堂妹在这编坠子守着她爹复习,她带着二婶一起做泡菜。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腌菜的方式,说不上哪个更好。

但是吃东西很多人都图个新鲜,换个口味啥的,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苏荷先腌了一坛子芥菜,又将萝卜、藠头、生姜、芹菜、儿菜啥的混合在一个坛子里泡了几坛子。

王氏是会腌菜的,但就觉得侄女这腌菜的法子跟自己会不同。

尤其是那泥块样的东西她都没见过,感觉就是些野菜的茎块,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河边的水车虽然已经没浇水了,但这东西居然还在自己捣竹子啥的,瞧着就不是她这脑子能想出来的东西。

故而王氏觉得苏荷是跟大哥读了书的,懂的东西也多一些,对侄女的要求就算有疑问,也尽可能的做好。

苏荷对此很满意,就等过几天出成果,带到城里去碰碰运气了。

左右苏大能耍赖,她一个小孩子更是能。

就算是做不成这酒楼生意,她也能想别的法子做点什么。

虽然未必是上策,但比下策还是强点儿。

两家人忙活的间隙,苏二已经跟里正说好买宅基地的事情了。

本村人买宅基地基本就是意思意思给点儿钱就行了,尤其是苏二和苏大都买这村里人看不上在山边边上的宅基地,里正一家收了500文钱就给他们划了两块大大宅基地。

苏荷没想到这时候宅基地这么便宜,顺便问了句后面的山头多少钱。

村里的山以前都是公共的,一般都是上山捡柴火或者割猪草。

后来人多了,需要山上的木头盖房子做家具什么的,争斗的矛盾就大了,除了少部分的山头,大部分的山头由村里最大的两个姓氏苏家和陈家以家族的名义买了下来。

如此族人有事情需要木料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砍伐,由族长做主。

剩下的山头则是村里共用的。

会在这柳溪村生活的人,祖上要么是逃荒来的,要么就是流放来的。

想要不被人欺负,就必须要团结起来。

比起苏、陈两个大姓的人家,别的姓氏的人团结又不够团结,所以村里总得有缓冲的地方。

苏荷想买后面山头的事情,就这么被扼杀在里正一句话里。

“左右你们这偏僻,日常也不会有人来,这山头差不多也是你家的,何必乱花钱。”

里正是苏、陈两家的人轮流做,这几年是轮姓陈的人家。

陈里正对苏荷一个孩子的“异想天开”还算友善。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