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5章

满门抄斩。

这四个字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飘过。

特么的……把马皇后满门抄斩?

马皇后的满门能斩吗?

“好!好!那咱现在立法!后宫不得干政就罪同……”

朱元璋当即开口要立法。

礼部尚书却阻止道,“陛下,现在立的法,管不了立法之前的事情,而且陛下如要立法,是需要召开大朝会的,并不能一言而决,否则中书省会行使封驳权!”

礼部尚书微笑的话语,把朱元璋气得直接原地爆炸。

“放肆!来人!”朱元璋对外喊道。

礼部尚书淡定的摘下官帽,“无非无过而诛罢了,不劳陛下动手,臣自去天牢。”

说完,礼部尚书放下官帽,淡定行了一礼之后朝天牢走去。

朱元璋把一个直言劝谏的官员打入天牢,那以后谁还敢说实话?

没犯错都要打入天牢,犯了错的那还得了?

朝堂上必然是一阵人心惶惶。

而礼部尚书相信,自己不会在天牢里面待很久的。

那群同僚一旦得知消息,马上就会为自己跪谏。

而且皇后娘娘肯定会捞人的。

看到礼部尚书这云淡风轻的样子,朱元璋更生气了,只感觉一拳头砸在了棉花上。

一个农民出身的,现在才立国没几年,朱元璋能懂多少政治?

“咱就不信,没了张屠夫,咱就要吃带毛猪!礼部左侍郎何在!”

朱元璋喊道。

礼部左侍郎默默站起,“臣在。”

本来就是在商议大婚单排,礼部的三位大佬都在现场。

“立刻追回懿旨,不予施行!等候圣裁。”朱元璋下令道。

礼部左侍郎也回答道,“回陛下,臣恕难从命!懿旨并不低于圣旨,圣旨无权追回懿旨,因为无理可依,无法可据。

如果陛下现在下旨对后宫不得干政立法,并且通过了大朝会,将此事写入了大明律,强调懿旨低于圣旨。

那么陛下到时候就可以用圣旨废除这道懿旨,若陛下没有立法,请恕臣万难从命,陛下恕罪。”

后宫不得干政,是一道潜规则。

如果真的下旨,明文去说女子一切权利低于男子,那么天下的女子都会反对。

潜规则可以,但一旦立法,就把事情摊开了说,就是说朝廷要推动男女对立。

男尊女卑,并不是指男人尊贵,女人卑贱,本意男子要自尊,女子要谦卑。

要表达的是天尊地卑,意思是男人要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女子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

但是在一些思想的影响下才形成了男人尊贵,女人卑贱的说法。

但真正的读了书的人都明白这句话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不敢抗衡大势。

但如果朝廷明文把这件事情定了性,只要有心人煽动一波,一场天下大乱转瞬即至。

而且若说女子不如男子,首当其冲的就是马皇后这位国母。

朱元璋只要敢明文说这句话,那马皇后那些老姐妹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官员的后宅一定不得安宁。

到时候,江南那边一旦失去压制,张士诚旧部崛起。

陈友谅、韩林儿等旧部跟着崛起。

大明就有江山倒悬之急,宗庙倾覆之危。

到那个时候,那把龙椅上坐的是谁,还两说呢!

更何况,对于淮西弟兄来说,你朱重八先让大姐的儿子给妾服丧,现在又处处贬低、针对大姐,真当现下之域中,是朱家一家之天下了不成?

朱元璋没想到礼部左侍郎竟然也拒绝执行自己的圣旨。

但礼部的人说的是事实。

古来女子摄政者不少,以女子之身参政者更不少。

“你敢违抗君命?”朱元璋直接拍了桌子。

礼部左侍郎闻言,直接笑了。

“请陛下恕臣失仪了,礼部执行的正是君命,陛下是不是忘了,皇后也是君,不是臣,在礼仪上,帝后同尊,夫妻一体,出同车,入同座,同受百官朝拜,皇后娘娘可是您的妻,不是什么卑贱的妾室。”

皇帝是万民之父,皇后是万民之母,地位是平等的。

唐人颜师古云: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

礼部左侍郎:跟我们礼部讲礼?呵呵,普天之下,谁有我们礼部懂礼?只要在皇后娘娘面前露了脸,还怕不能进步?自己就算短暂被打入天牢又如何?皇后娘娘知道后肯定会捞自己,就算自己在皇后娘娘捞自己之前被杀,那自己在史书上也是个忠臣的名声!不管怎么样都不亏!

“你当真不追回懿旨?”朱元璋问道。

礼部左侍郎回答道,“君命不可违,陛下虽然也是君,但无理无法无礼,臣万难从命!”

“来人!”朱元璋再次对外喊道。

妈的,你们这群文人瞧不起咱,现在演都不演了是吧?

礼部左侍郎也摘下官帽,往桌上一放。

“不劳陛下动手,臣自去天牢等候圣裁。”

说完,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见此,朱元璋的怒火再次发了一半,又没发出来。

气得直接把桌子给掀了,“礼部右侍郎!”

“臣宁死也不违礼法!臣也去天牢!”

礼部右侍郎放下官帽,跟着去了天牢。

朱元璋指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气得嘴唇都在颤抖,“传旨,他们抗旨不尊,收监满门!”

“是,是。”太监不敢唱反调,赶忙去传旨。

现在坤宁宫碰了一鼻子灰,接着又在礼部碰了壁,而且这股气还发不出来。

朱元璋一甩衣袖,来找自己的好大儿商量对策去了。

礼部现在没了主事的人,那安排婚礼的事情进度也只能停下来了,朱元璋这也算变相的达成了目的。

朱元璋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在回乾清宫的路上,直接给气晕了。

吓得太监赶忙将之抬回乾清宫,马上急诏太医前去,并找太子前来主事。

太医一把脉就知道朱元璋是怒火攻心。

给朱元璋扎了扎针,没多久朱元璋就醒了,朱标在一旁也算松了口气。

太医嘱咐两句就退下了。

妈耶,大明的风云,真的被一道懿旨给搅弄起来了,这就是社团话事人的地位吗?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