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8章

7、

第二洋务小学位于长沙近郊,北侧为岳麓山。

如今风雪飘摇。土地庙外的风呼呼刮着,时不时能从老木门缝隙里吹进来几片雪花,魏见星推开门掸走肩膀上的积雪时,正看到两个孩子对峙的景象。

一个别扭的仰着头,一个冷冷的盯着对方,看的她有点想笑。

明明是两个一两岁的小宝宝。

偏偏像是不世仇敌。

于是魏见星放下手里的油纸包和碎花布袋,轻轻敲了刘彻的脑袋,又象征性打了嬴政屁股两下。

“两个都要乖乖的。”

刘彻涨红了脸,恼怒的瞪着魏见星。

朕长这么大,哪有人敢这般对待自己,欺君犯上!

嬴政两个小拳头攥紧,只冷着脸,不去看她。

他在邯郸做质子时也不曾如此。

魏见星才不管两个孩子生气,哼着歌打开的布袋和油纸包,纸里包着切好的腊肉,布袋里则是几段有些蔫巴的青椒。

魏见星艰难搬了一点柴火劈开,一边絮絮叨叨。

“这些,都是我给大户人家做墓志铭换来的。”

生火的姿势有些笨拙,手忙脚乱,弄得魏见星脸也灰扑扑的,好在小破庙开始暖和一点了,于是她熬了小米粥,切了菜。

平淡的烟火气弥散,那些腊肉的香味让两个孩子生理性吞咽口水。

靠在稻草另一边的刘彻看着魏见星的动作,有些恍惚,像是看到昔日生母。

魏见星生活切菜很不熟练,肯定是自己艰难学的。

看她模样,昔日应当家境尚可。

小米粥和青椒腊肉被端上桌子,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

魏见星给两个孩子夹了腊肉,自己端着小米粥,就着一点青椒慢慢喝。

带点辣味的腊肉油脂丰富,刘彻感觉吃了之后暖和多了。

吃饱喝足,魏见星抱着孩子一起靠在稻草和草席上,盖上毯子,寒风呼啸中簇拥在一团,格外温暖。

……

大唐。

至德二年,兴庆宫内仍能听到外界零星刀兵怒喝。

刚刚平定安史之乱,返回长安的李隆基神情恍惚,抬头间看到两位小帝王被母亲搂在怀中安然睡去,笑容凄冷。

他扫视如今金碧辉煌的宫殿,鎏金火炉正燃起炭火,但偏偏冷冷清清,只有他一人。

他满眼羡慕的盯着嬴政和刘彻安然入睡的模样,真的艳羡。

即便他们吃的很差,甚至睡在稻草堆中,可他们终究算不上孤独。

晚年帝王沦落至此,无论真情假意,终究无人陪伴,他怎会不明白嬴政和刘彻。

“可民国,当真能改变你们吗?”

“改造一个一辈子高高在上的帝王,去让他们放下帝王权术,走所谓的百姓之道,民主之道?”

另一个时空。

大明。

景泰帝朱祁钰如今平静坐在皇宫,如同等待审判的囚徒。

他已得消息,于谦众人,打算迎回朱祁镇。

他知晓自己本就是那位母后拿来安稳大明的,但有一刻,他当真想过对方也会高看他一眼。

可惜,他从未得到。

故而见到光幕上母子温馨画面,近乎面色铁青。

“改造晚年帝王?他们已经用帝王权术开疆拓土证明一切,缔造无上功业。”

“除非能看到一个真正恢弘的组织!”

他咬着牙,继续看着新的画面。

土地庙内,

魏见星兴奋的很!

如今年月虽乱的厉害,但充满希望,她对孩子们亢奋发言!

“小家伙们!”

“今日我去送墓志铭的时候,我又看了一篇文章。”

“是仲甫先生在上海创办的杂志第一篇,名为敬告青年。”

“他提出六点,当代青年应当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刘彻抬头,恰好瞧见稻草里的魏见星眼睛亮晶晶的,提及这些她很亢奋。

“你们还小,不知道仲甫先生,他十五年间一直在致力于民主活动,先后五次抵达岛国学习救亡图存之法,四年前还在安徽积极参与推翻大清,两年前也公开抵抗袁大头窃国。”

“我想这应当会一点点改变当代麻木青年的思想,仲甫先生这些时日一直在致力于这件事…….”

刘彻干脆闭上眼睛,懒得听这位短发母亲的异想天开。

改天换日,没有兵权,怎么成功?

思想?

思想能改变什么?

迷迷糊糊睡醒时,门外寒从门缝里钻进来,堆了些雪花,刘彻翻身爬起,正看到魏见星在一张张纸上书写。

【兹创建第二洋务小学团结进步小组概括】

长沙学子,凡吃苦耐劳,愿为家国献身者,皆为志同道合,愿求为友,砥砺品行,研究学术,改造国家,为大国上下求索,魏见星敬启之。

魏见星揉着肩膀放下笔时,窗外冷风停了,只有小雪飘落。

看刘彻正抬头张望,魏见星伸手摸了摸他脑袋,索性牵着他拿了一沓纸张出了门。

嬴政还有点咳嗽,眼见魏见星不带他一同,反而牵走刘彻,羡慕之余不由恼怒,别扭的转头盯着墙壁,不愿理她。

呵,有什么好看的。

无用功罢了。

这位短发母亲兴致勃勃,开始在长沙坡子街横街张贴,鱼塘街磁业公司,南阳街楚善书局,第二洋务小学,小东街公记泰豫旅馆,药王街浏阳振华昌广告……

刘彻每走几步,就能看到这位短发母亲认真张贴的模样。

明明冷得哆嗦,但她仍是眼睛明亮,一点点仔细捋清张贴边角。

就这样牵着刘彻,一路穿过那些匆匆来往的记者,拉着黄包车的老力夫,码头的力工,兴奋张贴……

楚善书局外,二十出头的青年戴着圆框眼镜,仔细打量上面的字迹,有些好奇。

“征友启事?这是?”

周边几个青年学生穿着长衫,也围过来。

放下胶桶,有人询问让魏见星开始激动,认真介绍。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仲甫先生说过,要改变大国,就要从青年做起。”

“梁卓如先生也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则征友启事,就是为汇聚有志青年,一同讨论新大国未来方向……”

最初戴着圆框眼镜的青年不屑瞥了一眼魏见星,冷冷离开,走的时候还在嘟囔着。

“小老百姓,瞎操心什么……”

但站在旁边的青年男女反而眼前一亮,开始留下名字。

“罗文章,这位是张方萍,这位是陈海苳,我们都愿意参与讨论。”

“我是魏见星。”

魏见星站得笔直,伸手指着纸张上自己的名字,和三人约定了在第二洋务小学会面。

刘彻注意到短发母亲明显更高兴,干劲十足,不知疲倦的带着他一路张贴大街小巷。

直到下午,魏见星才抱着刘彻抵达第二洋务小学。

还有一个小时,三名好友就要来了。

刘彻坐被魏见星放在课桌上坐着,低头看到短发母亲正在画海报,那是她印象中未来的大国。

二十多层的高楼大厦,平整宽阔的街道上飞驰的汽车,井然有序排队过马路的百姓,纵横交错覆盖整个城市的道路。

那些小摊变成一座座门户,招牌上的糖油粑粑字样还在发光,格外璀璨。

小巷子里的老婆婆锅里炖着肉,隔壁孩子捧着鸡腿吃的满嘴流油,一边捧着书废寝忘食的看着。

刘彻摇头,眼底漠然。

短发母亲到底没经历过那些改朝换代的残酷,虽然她们思想不同,但也不过是底层百姓。

这般盛世,至少这个年代不可能。

他又想起满街的乞丐和流浪儿。

罗文章,张方萍,陈海苳带着十几个学子推开门的时候,魏见星刚好画完,拍拍手,和大家围坐在一起。

“我认为军阀是如今最大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一致的声音来听取民众诉求,就算不上民主。”

“所以我们必须去看,去了解民众需要什么,从工人,力夫,脚夫,车夫开始。”

“根据我的见闻,现在那些铁路段的工人经常被拖欠工资,物价上涨也让那些黄包车夫吃不上饭,这几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

提到这些的时候,刘彻忽然感觉那位短发母亲整个人都在发光,站出拍桌时气势昂扬,像个斗士。

但没人附和,一群人互相看着。

罗文章喝了口茶,思索着,靠在桌子上姿态闲适。

“现在的问题,是民众思想觉悟太低,他们只想麻木的活着,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升个人修养……”

“没错,每个人都能从思想层面提升,才是改变大国的关键。”说话的是留着麻花辫的张方萍。

刘彻看着这群袖手谈论心性的影子,莫名厌恶,似是看到大汉那群做着天下大同梦想,却什么也不做的腐儒。

酸臭。

于是他扭头看着短发母亲。

魏见星抬头,她兴奋的很,她和旁边这几个有些倨傲清高的文人完全不一样。

瞪着亮晶晶的眼睛,魏见星站起身,慷慨陈词——

“思想要改变,但真正改变百姓生活也很重要,根据我之前的观测,我们可以从粤汉铁路长沙至株洲段工人做为试点。”

“我们可以去调查他们的生活。”

陈海苳在皱眉。

“太危险了,工人很容易情绪化造成其他影响,我看我们还是发一些文章来改变,为什么非要去调研?”

只是魏见星一再坚持,于是十几名进步青年只能无奈跟随,刘彻也被带上。

长沙至株洲段铁路距离第二洋务小学不远,魏见星远远看到一幕。

大雪里四处透风的工棚用草席遮蔽,大雪压下不堪重负发出吱呀声响,穿着单薄衣服的工人能顺着寒风看到他们冒出来的肋骨,现在正叹息的看着这场雪。

魏见星开始安排,罗文章负责带领小组记录工人每天吃几顿饭,吃什么,饭菜来源。

陈海苳负责带领小组调查工人受伤是否有人负责,是否有部门管理安全和卫生环节,企业有没有防护措施。

张方萍负责调查工人是否招收童工,工作方式是机械还是手动。

刘彻呆呆看着,短发母亲和好友充斥生命力的姿态,他第一次看到。

“小家伙,一会儿你负责给这些工人叔叔敬礼问好。”

连自己都被安排,但刘彻只是恼怒,假装没听见,扭头看着别处。

要他给这些庶民敬礼?

于是母亲面对别扭的刘彻,大方对工人握手敬礼,一边教导刘彻。

魏见星的声音很好听,带着一往直前的英气磅礴!

“宝宝,你要记得,这些工人……都是很好的人,是未来大国建设的基石。”

刘彻不明白什么是大国建设的基石,但他知道,魏见星真的在发光。

他在他的时代看到的是宫女低下的头和侍卫麻木畏惧的眼睛,腐朽糜烂,那个时代找不到这样的姿态。

调研没多久,陈海苳开始嘟囔,裹紧身上的衣服。

“这些工人有什么好拉拢的,文化修养才是救国之道,一群大字不识的粗鄙工人,懂什么国家大事?”

注意到有人不耐烦,刘彻嗤笑。

母亲啊,你一个人无法拯救时代。

你拉来的这些文人,还是昔日腐儒,朕用儒家,也只是他们利于统治罢了。

他转头看着母亲,魏见星正在整合记录,得到详细的工人待遇。

纸张记录者工人都自己携带饭菜,饭菜大多是野菜窝头,工人每天需要工作十四到十六小时,童工占比百分之二十二,企业没有安全措施,工钱十九块每个月,拖欠最长六个月,受伤后无人赔付医药费,百分之九十是手动工作。

这就是长沙至株洲段工人调研表。

注意到陈海苳不耐烦,她还是温和的看着,抬手,调研表整合记录在风里作响。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第二洋务小学团结进步小组得到的。”

罗文章,陈海苳,张方萍都围上来传阅,愣住,疑惑。

他们转头看着冷风里哆嗦的工人,有些觉得莫名其妙:“关注这些人真是在救国吗?”

“或许我们可以效仿孙先生,谭嗣同等人,改变军阀,走西方思想的道路,至少英国和法国都初见成效。”

这一刻,魏见星抱着刘彻,也指着那些穷苦童工,身影矗立在大雪中,立的笔直,斗志昂扬。

她和那些依旧清高,依仗改变军阀思想的文人完全不一样。

魏见星看着穷苦走路的孩子,声音清脆:

“那些军阀无法改变了!”

“他们只想着自己利益。”

“而这些穷苦的孩子,这些真正为自己生活奋斗的工人。”

“他们就是未来,而我们——在建设未来。”

刘彻脑子里嗡的一声,睁大眼睛看着这个世道!

让每个庶民开始富强?

陈海苳几人还是感到不理解。

他们思想更认为应该改变军阀,让军阀学习海外新政,如此推行开来,世道安稳。

但刘彻知道魏见星所说到底是什么。

这个短发母亲想要带着一群穷苦之人,改变这个世道……

刘彻感到寒意弥漫,还有难以置信,他而后摇头。

怎么可能。

也绝无可能。

东汉末年,广宗。

张角如今道破破损,格外狼狈,刚刚被卢植追杀至此。

但他抬头看着光幕,忽的哈哈大笑起来。

魏见星的声音坚定清澈,字字直入灵魂。

他看了一眼那些饿的皮包骨的百姓,看着被抛弃在道路两侧病死的农户,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后世也是这般混乱世道,也是这般不顾百姓死活,同样有人站出来,和他们一样,打算造反!

魏见星已看透了依靠王侯将相的下场。

“你要建设一个全新的未来,好啊,有人走到正确的路上了!”

大明。

崇祯八年,甘肃。

自和张献忠结怨后,李自成率军远走此地,如今依旧在被官府层层围困。

但他在听到光幕中传来声音时,忽然愣住。

他知晓这个民国女子精神极强,但他从未想过,此人最后的一切,都打算建立在百姓之上。

这些帝王要亲眼跟随他们的“母亲”一起看着新世界,新大国如何创建….

李自成忽然很想看到最终,他想看到新大国的样子,更想看到晚年帝王看到新大国的神情。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