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屠杀,从黑夜杀到天亮。
刘芳亮在大战中,发挥了流贼的看家本领,遁逃。
他本人仅仅率领千余人,往南顿去。
多年的征战中,李自成的核心将领遵循“以走制敌”,打不过就跑,遇到硬茬子就跑。
这种战略下,官军疲于奔命。
后面各省巡抚,实在都是把流贼赶出自己底盘,就向朝廷交差。
这种各自清扫门前雪的行为,迅速被流贼抓住,朝廷坐看流贼势力一天比一天大,又不得不在巡抚的上头设立总督。
一般都是几省总督,以此总领几个省的军务,防止流贼流窜。
这就是总督这个职位的由来,此后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封疆大吏的官职。
管辖一个省就是巡抚,比如河南巡抚,陕西巡抚。管辖2个省就是总督,比如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等。
这场大战下来,吴三桂缴获辎重粮马匹草无数,还有将近90万两白银。
刘芳亮部全军加上裹挟的百姓,一共两万多人,斩首4200人,伤残3000余人,更有5000余人投降,可谓大获全胜。
吴三桂部,战死300余人,伤800余人,大部分都是轻伤。
很快,收到吴三桂大胜的消息,周围的府县纷纷归附。
大学士李建泰,知府何复和同知邵宗元更是带着酒肉来慰问。
说起李建泰,吴三桂可是气不打一处来。
历史上李自成攻打保定府,邵宗元组织军队守城,李自成部多次劝降,都被邵宗元拒绝。
随后李自成部对保定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邵宗元死守不退。
大学士李建泰带着几百残兵和几辆粮饷银车,进入保定城,他非但没有帮忙守城,还劝守军投降,最终在李建泰的里应外合下,保定官员纷纷不屈而死。
吴三桂给保定知府一些粮食,让他安顿好投降的百姓,保证不饿死人;另外分给邵宗元一千投降的明军,前去接收南直隶的州县。
现在吴三桂要做一件大事:犒赏,笼络人心。
他要像清末的袁世凯一样,将关宁军彻底变成自己的私人军队。吴三桂看过电视剧《走向共和》对袁世凯的做法非常清楚。
累了一天的关宁军,听说要犒赏,都是兴奋地不行。
吴三桂这次要亲自给关宁军发银子。
所有人,一个人头20两银子,没有人头的5两银子,战死者发抚恤银60两。
投降的大顺军每人2两银子。
当传令官将消息传播出去的时候,经过一夜厮杀的疲倦烟消云散,大军到处都爆发出了惊呼。
连投降的大顺军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加入大顺军就是为了口吃的。以前投降的明军更是很多年没见过白花花的银子了。
大明后期,明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但拖欠工资非常严重,这导致了士兵穿不暖,吃不饱,养不活家人,有的士兵甚至卖马,卖武器铠甲,来换口吃的,根本无心打仗。
进入犒赏环节,所有人列队完毕。
亲兵还是喊名,“李二狗,杀敌2人,赏40两。”
当李二狗从吴三桂手里接过沉甸甸的银两后,他向着吴三桂深深抱拳施礼。
“谢吴大帅。”
所有人的心情,都是跟李二狗一样,对吴三桂充满了感激。
……
眼看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
马宝开始高喊,“兄弟们,是谁给我们发银子?”
所有人高呼:“是吴大帅!”
“是谁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
“是吴大帅!”
“我们应不应该效命吴大帅!”
“应该。”
最开始是吴三桂亲兵喊,后面所有人,效忠的气氛迅速传染,连同投降的大顺军也在喊,喊声响彻天地。
普通的士兵,想的很简单,谁对我好,我就效忠谁,其他我都不认。
吴三桂通过这个举动,完成了笼络人心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