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若有高人相助,那情况就大不相同。
接下来,朱瞻基亲自出手,为这些小太监逐一渡入一丝内力,帮助他们运转周天,打下牢固基础。在他的引导下,所有人都轻而易举地入门了。
小太监们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全都全神贯注的沉浸到了内功修炼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瞻基每日都会来到那间僻静的宫殿,一边悉心教导这些小太监修炼内功,一边继续强化他们的忠诚意识,同时也在暗中挖掘他们的潜力,顺便为他们画大饼。
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测试,将那些练武天赋最好的、最适合从事情报工作的、脑子转得最快的、最机智聪明的、做事最为稳妥的、最擅长管理的、最有毅力的,逐一甄别出来,然后加强定向培养,准备日后委以重任。
至于最忠心的人选,他一时之间却是有点难以选择——因为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忠心,没有最忠心,只有更忠心。
朱瞻基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忠诚,便为他们画了一张无比美味且巨大的饼。
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若是我以后能上位,我将会修建一座‘贤宦祠’,让那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贤宦,享受万家香火,在故乡立起贤宦牌坊,流芳百世。若有功劳卓著者,还可寻嗣子回老家,单开族谱!”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小太监们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向往。
他们原本只是卑微的太监,子孙根被切去后,最在乎的也不过是名利二字。对名的热衷,甚至还排在利字前面。如今却有机会名垂青史,甚至光宗耀祖,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朱瞻基与这些太监之间,原本就有君臣之义、主仆之情,如今再加上师徒之恩与未来的宏伟愿景,他们哪还有半点二心。每个人都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朱瞻基,此刻朱瞻基就是他们唯一的信仰与希望。
要知道哪怕是现代,谁家要是能单开一页族谱,那都是偌大的吸引,更别说享受万家香火,死后进入‘贤宦祠’,这等名垂青史的诱惑了!
他们知道一个道理,只要朱瞻基真的敢修建‘贤宦祠’,那进入‘贤宦祠’内的人物,必定会名留青史。
毕竟‘贤宦祠’这种建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吴来者。若是修建出来,绝对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此刻,小太监们眼中好像噌噌噌的冒火,心里都是想着‘贤宦祠’的事情,有些人恨不得立刻去把朱老四杀了,立刻让朱瞻基上位。当然这也就是私下想想,实际上还是不敢这么做的,除非朱瞻基给他们下令。
“师尊的恩情,徒儿永生难忘!定当竭尽全力,为宗门、为师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小太监们齐声高呼,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狂热。
朱瞻基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扬起,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他知道,这些小太监已经彻底成为了自己最忠心的手下,只待时机成熟,便能派上用场。
朱瞻基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语气中透着几分鼓励与期许,轻轻挥手说道:“很好,你们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只要你们不违背门规,日后必定都有重用。荣华富贵,保你们享用不尽。”
这番话如同一阵春风,让小太监们犹如吃了人参果一般神清气爽。
原本刚刚就吃下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大饼,如今又来了一个荣华富贵的保证,面对如此重利,他们怎么可能保持的住。
他们眼中顿时闪烁起兴奋的光芒,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激动。
“多谢师尊栽培!徒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师尊厚望!”
小太监们齐声高呼,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与坚定。
一些心思活络的小太监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着未来的锦绣前程,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身着华服、手握权柄的风光模样。
而另一些较为稳重的小太监则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修炼,绝不辜负师尊的信任与栽培。 他们的脸上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朱瞻基的深深敬畏。每个人都清楚,眼前这位太孙殿下不仅是他们的师尊,更是他们未来荣华富贵的唯一倚仗。
“师尊的恩情,徒儿永生难忘!”
有人忍不住低声喃喃,眼中甚至泛起了一丝泪光。
随即朱瞻基顿了顿,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不过,咱们丑话先说在前头,你们之中若是有贪财、意志不坚定之人,最好能戒掉或者忍住。财,我会赏赐你们。我给你们的,才是你们的。我不给,你们就不能偷,不能抢,更不能收别人的钱。”
“另外若是有人威逼利诱,或者拿家人来逼迫你们背叛我,我希望你们能第一时间坦白,如实相告,这样还能有一线生机。若是执迷不悟,后果自己掂量。”
朱瞻基的语气渐渐冷峻,好似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众人头顶。
小太监们听到这话,全都被吓的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连忙跪地将头死死磕在地上,连呼“不敢”。
朱瞻基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
“如果你们要是敢做下剥削百姓、贪污受贿、背叛于我的事情,别说什么入‘贤宦祠’、荣华富贵,能留你们一个全尸都算仁义,明白了吗?”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小太监们的心头。
他们冷汗连连,原本兴奋的脸色,此刻已经变得苍白。
小太监们纷纷再次叩首,齐声应道:“徒儿明白,定不负师尊厚望!”
朱瞻基敲打完众人后,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随后,他继续带领他们修炼内功,悉心指导每一个细节,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
修炼结束后,朱瞻基更是亲自与这些小太监一同用膳。
他坐在众人中间,桌上的菜肴与他们并无二致,丝毫没有摆出太孙的架子。这一行为,让小太监们感动得无以复加。
“师尊乃是太孙,何等尊贵,竟然愿意与我们同堂吃饭……”有人低声喃喃,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殊荣。
小太监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感到受宠若惊,又充满了对朱瞻基的深深敬仰和爱戴。此刻,他们恨不得将心掏出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士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这般了。
“师尊是真心把我们当徒弟。”有人低声感叹,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朱瞻基仿佛没有察觉到众人的情绪波动,依旧神色如常边吃饭边与众人交谈,询问他们的修炼进展,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语气温和而亲切。而且在交谈时,他还能准确的叫出所有人的名字。
这让每一个小太监,无不动容。
朱瞻基明白一个道理。
“真诚才是必杀技。”
他心里确实没有在把他们当成低贱的太监,而是当成了真正的亲传弟子看待。
三个月后,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返京,整个应天府都因此动了起来。
朱瞻基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爷爷,你终于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