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棠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和难过,“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从小一起长大,要当一辈子好朋友的好朋友。
余晓雯说:“我们本来就是好朋友啊。”
叶问棠苦笑,“那样欺骗我,算计我,利用我,这是好朋友能做出来的事吗?”
余晓雯笑了,“问棠,你别忘了,如果没有我,你当年就嫁给大队长家的傻儿子了,你应该感激我,而不是坐在这里指责我,觉得我欠了你似的。”
叶问棠看着余晓雯。
余晓雯说的没错,这些年来,叶问棠确实很感激余晓雯,可是这并不代表余晓雯就可以把她当傻子耍。
叶问棠问:“你当年既然选择生下张洋,为什么不嫁给张春华?”
这是她心里最大的疑问。
虽然之前张春华跟她解释说是他们俩分手后,余晓雯才发现她自己怀孕,但没人规定分手了就不可以复合,而且张春华一直喜欢余晓雯,以张春华当年的相貌、家世,还有个好工作,多少女人挤破头都想嫁给他,余晓雯为什么不嫁?
余晓雯笑了笑,认识张春华那年,她才十九岁,她二叔阑尾炎发作,在石桥县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她妈让她拎着一篮子鸡蛋去看二叔。
二叔在县一中当老师,是她家最有出息的人。
当穿着白大褂的张春华和其他几个同样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过来查房,他虽然走在最后面,但余晓雯一眼就看到了他,因为他最年轻,长得也最好看。
余晓雯对张春华一见钟情。
为了让张春华注意到她,她主动提出留下来照顾二叔,二婶正好要上班没时间,便同意了。
在那几天的时间里,余晓雯制造了好几次机会和张春华偶遇。
比如她故意把手帕扔在张春华经过的地方,张春华捡到还给了她。
又比如她为了感谢张春华,用她攒了好几年的钱买了支钢笔送给张春华。
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处上了对象,余晓雯经常借着去石桥县看二叔的名义,跑去和张春华约会。
余晓雯几次暗示张春华,让张春华带她回去见他父母,但他言辞闪烁,一拖再拖,逼急了他才说他父母不会同意他找一个农村姑娘。
可余晓雯并不想一辈子留在农村里,她难以想象,她以后也和她妈以及村里其他妇女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得一张脸都成包公了。
她不想过那样的日子。
为了彻底绑住张春华,她有次故意磨蹭到天黑了都不回家,张春华带她去招待所开了间房,她从后抱住张春华让他留下来,张春华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哪里会不同意?
自那之后,两人每次约会都必开房。
第二年开春,余晓雯发现她的例假迟迟没来,还经常反胃呕吐,她把她的猜测告诉了张春华,张春华带他去医院做检查,果然怀孕了。
但是张春华父母如张春华所说,强烈反对两人在一起,还让张春华带余晓雯把孩子给打掉。
余晓雯没想到张春华父母居然这么狠心,让她打掉孩子?
不可能。
他们不同意,那她偏要生。
她软磨硬泡让张春华给她在县城里租了个房子住下来,靠着张春华给的钱度日,于1977年8月生下了张洋。
张洋满月后,余晓雯提议让张春华带着她和张洋一起去拍了张全家福,也就是叶问棠看到的那张。
余晓雯生了个儿子,底气顿时足了很多,她本想利用张洋让张春华父母松口,没想到没过多久,她二叔给她带来了一个消息,说很可能要恢复高考了,让她好好准备,争取一次就考上,以后也来县一中当老师。
这个提议让余晓雯心动了,她甚至想,如果她考上了大学,她是不是能遇到更好更优秀的男人?!
这个念头一起,她突然就有些看不上张春华了。
张春华条件是不错,也就在县城里够瞧,和那些大城市的比,还是没法比的。
她甚至想,让张春华把张洋带回去给他父母养,如果他父母不愿意养,那就给钱让其他人养,她则一门心思的看书,备战高考。
可没想到,张春华的父母居然在这个时候松口了,除了张春华一直坚持非余晓雯不娶外,还因为他们看到张洋后就稀罕的不行,舍不得大胖孙子落在外头。
余晓雯自然不肯在这个时候嫁给张春华,她说她要参加高考,不想现在就结婚,也没时间照顾张洋,张春华急了,他父母都要上班,那谁来照顾张洋啊?
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春华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还赌气的说他这就去娶别的姑娘。
余晓雯不想这时候分手,一来她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二来她将来也不一定就能找到比张春华条件更好的男人。
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让张春华先把叶问棠娶回去照顾张洋,叶问棠有些傻天真,性子软人又勤快,别人对她好一分,她能还十分,余晓雯不担心她会对张洋不好。
但是又不能让叶问棠知道她和张春华的事,于是她便让张春华暂时把张洋送到他一个远房亲戚家去,后面再找个机会接回来。
余晓雯甚至都想好了,万一她没考上大学,就让张春华和叶问棠离婚,叶问棠愚蠢又软弱,她家里穷、父母又重男轻女,她到时候不同意也得同意。
说白了,她就是看准了叶问棠好欺负好拿捏。
如果张春华娶了别的女人,她想回头可就难了。
张春华起初是不同意的,他说的只是气话,余晓雯怎么能真让他娶别的女人?这简直就是在胡闹!
可是当余晓雯带他去乡下,看到高挑漂亮面露羞涩的叶问棠时,他有点动心了,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余晓雯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