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9章

皇权,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顾忌的。

如果能成为一家人,世家在某些方面也不需要束手束脚。

这一次的事情,包括之前各种给李承乾使绊子,各种给李世民上眼药等,大多都有世家大族的身影。

李世民从各方面限制和恶心他们,他们也从各方面恶心李世民,双方是在文斗的阶段。

如果让李承乾再次坐稳东宫,携着十万精锐大军的威势,以后还能有他们的好吗?

谁都不蠢,虽然心里面小九九很多,但谁也没站出来说话。

这个事情,要看李世民怎么处理,才能掺和下一步。

现在就掺和进去,说不定真的被砍了,魏征这种头铁娃可不多见。

要是被砍了,冤死不说,还屁用都没有。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龙椅上,双手杵着天子剑。

魏征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

可,一想到李承乾造反,他就感觉这么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想到自己对李承乾的谆谆教导,这么多年的培养,就喂出这么个白眼狼来。

不但越长大和他越不亲,甚至还敢起兵造反。

那样的大军绝不是一天练成的,明显是早有预谋。

如此一圈想下来,李世民心中再无半点愧疚。

再一想到李泰事事讨好他,时不时找个由头来看他,从孝心上来说,李承乾拍马都比不上。

他也很看好李泰在文上的成就,在李泰的建议下,去年就下达诏令,让李泰组织编纂《括地志》。

旨在系统整理唐代疆域地理、历史沿革及掌故轶闻,作为官方地理总志 。

都说一代打天下,二代安天下。

一圈想下来,李世民的心彻底偏向了李泰。

无论如何,他自己是造反出身。

就算有一万个理由,他也接受不了李承乾学着造反,那是对他这么多年,努力走出玄武门阴影的侮辱。

相比之下,乖巧孝顺,虽然心宽体胖而不能武,但文上颇有成就的李泰,才是他心中的储君人选。

这一刻,李世民彻底想通了,不再纠结于李承乾是自己培养了多年的太子。

反正李泰也有才,自己还千秋鼎盛,有时间慢慢打磨李泰。

他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帝王的威严再次散发。

“太子李承乾谋反,证据确凿,剥夺太子之位,皇室玉碟除名!”

听到李世民的话,大多数大臣,眼睛都要凸出来了,感觉李世民疯了。

也有一部分,心里都快笑抽了,也笑李世民是疯了。

如此厉害的继承人,说不要就不要了,好厉害的样子。

“陛下不可!”

“陛下不可呀!”

“陛下!”

“……”

真正想要大唐好的大臣们,立即大声劝告。

一时间,整个大殿犹如菜市场。

李世民站在上方,看着嘈杂的大殿,眼神越来越冷。

在他的眼里,只怕这贞观群臣,有一部分已经被李承乾收买。

原本他不信李承乾能做到,可现在城外大军实实在在,李承乾收买大臣不是不可能。

他居然连线报都没有收到,李承乾就已经兵临长安,现在还如此多大臣求情。

这大唐到底是他的天下,还是李承乾的天下?

心中怒火熊熊,李世民突然大吼一声:“全都闭嘴!”

他威信还是有的,这一声就犹如按下了暂停键。

“召令各府,长安城内各部兵力回援,全部防守内城,全力备战!

城外叛军,人人得而诛之,包括贼首李承乾!

诛李承乾者,赐国公之位!”

“陛下不可!”

铁头娃魏征再次出列,大声疾呼。

“铿!”

李世民的天子剑,被他一个投掷,狠狠的扎在魏征脚尖前方砖缝中。

魏征身体微微晃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道:“臣只是想说,外城的百姓该如何?”

李世民心中的杀意,稍微收敛了一点点。

“若他李承乾敢动外城百姓,百万外城百姓,他杀得完吗?

他敢动手,这天下将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别说坐上朕身后这个位置。

他不动手,他的粮草辎重来自哪里?

只要尔等守好内城,静待勤王大军即可!

朕希望诸位不要阳奉阴违,不要忘了,尔等的家眷也在内城!

这一次,朕亲自督战,谁敢后退谁死!”

李世民的这番话,让大家心头一惊。

陡然想起来,虽然这是一场父子局,可兵荒马乱的时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这样的老话可不是说笑的。

再怎么精锐的部队,到了那种特殊时刻,都必然会伸手。

他们这些大臣家里,显然比老百姓有油水多了。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算盘很响。

准备迫使李承乾要么退去,等待大唐大军的围剿。

要么就饿死在城中,等待勤王大军的包围。

至于说攻破内城,李世民也有想过。

就算是内城破了,也还有皇城可以守。

只要支撑过三五天,最近的勤王大军必将到来。

到那个时候,就是李承乾的死期。

本质上,李世民是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

别看他嘴里说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也确实做得比较好。

但归根结底,一是为了皇权,二是为了名留青史,三是为了给李渊证明自己比大哥要好,俗称争口气。

总结起来,就是面子里子都要。

后世在评价帝王的时候,只看其功绩,不看其私德,论迹不论心,才让李世民有那样的名声。

生杀予夺的皇权掌握在手中,任何人都会变。

就连朱元璋,出身如此底层,不也干出规定户籍这样的事吗?

他莫非不知道,谁想世世代代做农民,或者做工匠?

但他就这么做了,显然是为了皇权稳定考虑。

还有他那养猪政策,他如果真的不知道,一个藩王要多少人来养,那只能代表他已经忘本。

还有史上最稳太子之称的朱标,所谓的共用一套班底。

从另一个角度说,不就是朱元璋死死的抓着权力。

就连他的好大儿,都不肯给予一丝吗?

别说死后都是朱标的,前提得他死了。

换句话说,他没有死之前,一丝一毫的权利都舍不得放下,这还是当初的农民吗?

不否认他的功绩,但也因此看得出来,皇权对人的腐蚀有多大。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